第五十七章 在战火中诞生的友谊(第 2/4 页)
回答之后,秦旭打开内闸门,与唐芯一同进入了气闸区。
现在,“火蚁”号正缓慢向“牡丹”号的残骸靠近。因为聚变发动机已经关闭,所以没办法减速,也就无法跟“牡丹”号的残骸同步。接下来得看秦旭他们,也就是用绞绳跟“牡丹”号的残骸连接起来,然后让“火蚁”号靠上去,通过焊接等野蛮办法固定到“牡丹”号的残骸上。
绞绳强度不是问题,关键得留出足够长的缓冲距离。
什么意思?
得通过绞车的刹车系统,让“火蚁”号与“牡丹”号的残骸逐渐同步,不能让速度变化太快。
如果速度变化太快,也就是加速度太大了,固定绞车的底座就会断裂。
不要忘了,“火蚁”号是一艘有八百吨的战舰。
如果减速时的加速度为1g,作用到绞绳上的力量就有八千千牛,而绞车的设计起吊能力仅一百千牛。
为此,就需要充分利用长达十千米的绞绳。
换句话说,需要有人带着绞绳飞到“牡丹”号的残骸上,再把绞绳固定住,关键是必须得尽快飞过去。
这样,在“火蚁”号与“牡丹”号残骸的距离缩短到最近的时候,就能收回绞绳让“火蚁”号缓慢减速。
秦旭当仁不让的肩负起这个任务。
只是,唐芯没让他一个人去冒险。
关键就是,秦旭之前从来没有做过类似的事情,而且在舰队配发的宇航服上面没有精确定位系统。
所幸,对唐芯这些陆战队员来说,用作战服飞行几千米,根本就不是难事。
任何一名陆战队员,在训练营里就得掌握用作战服进行无依托飞行的技巧,而且至少能飞行数十千米。如果配备高精度惯性导航系统,一些经验丰富的陆战队员甚至能够用作战服飞行数百千米。
在秦旭与唐芯飞出去后,留在战舰里面的刘兰登就开始释放绞绳。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