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二百五十章 灵道观!(第 2/2 页)

    太易者,未见气也;太初者,气之始也;太始者,形之即时也;太素者,质之始也。气形质具而未相离,故曰浑沦。浑沦者,言万物相浑沦而未相离也。“

    昔者,圣人因阴阳以统夺。夫有形者生于无形,则天地安从生?

    故曰: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太易者,未见气也;太初者,气之始也;太始者,形之即时也;太素者,质之始也。

    气形质具而未相离,故曰浑沦。浑沦者,言万物相浑沦而未相离也。

    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循之不得,故曰易也。

    易无形垺,易变而为一,一变而为七,七变而为九。九变者,究也,乃复变而为一。

    一者,形变之始也。清轻者上为天,浊重者下为地,冲和气者为人;故天地含精,万物化生。“

    《天瑞篇》中曰:“言天地坏者亦谬,言天地不坏者亦谬。坏与不坏,吾所不能知也。虽然,彼一也,此一也也,……坏与不坏,吾何容心哉?“

    《汤问篇》中曰:“无则无极,有则有尽,朕何以知之?然无极之外复无无极,无尽之中复无无尽。无极复无无极,无尽复无无尽,朕以是知其无极无尽也,而不知其有极有尽也。“

    又有西汉末纬书《易纬》中的一篇。又称《易纬乾凿度》,简称《乾凿度》。《乾凿度》提出了比较系统的宇宙生成论:太易→太初→太始→太素→浑沦→天地→万物。

    该书认为,由“寂然无物“的“太易“到“太始“,是一个从无形到有形的过程;“太易“是“未见气“的一种虚无寂静的状态,郑玄注《乾凿度》说:“以其寂然无物,故名之为太易。

    ““太初“是“气之始“,到了“太始“阶段才有形可见。“形变而有质“,这是“太素“。气、形、质三者浑然一体,而未分离,这就是“浑沦“。

    “浑沦“是未分离的统一状态,又称为“一“,也就是“太极“。由“太极“一生为二,“清轻者上为天,浊重者下为地“,再由天地产生人和万物。

    古语有云:“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后乃有三皇。数起于一,立于三,成于五,盛于七,处于九,故天去地九万里。“

    而‘灵道观’所聚之气,便此物。

    此物成于天地,蕴含于天地,很难聚集。但是不知为何,凌云峰的山顶,却可以将四面八方的混沌之气拘来,供凌霄阁弟子修炼。

    但在这里修炼,可并非人人都能到此,唯有对凌霄阁做出了极大贡献,又或者说,掌门、北斗圣人,南斗圣人指派,才可在此修行。

    例如慕休,仅是在此修炼了一个月,便从元气一重,突破到了元气二重的境界,这等突破速度,要换做外界,根本不可能实现。

    但是叶修文与月儿,却可以在此,修炼三个月,这可谓是对叶修文,天大的恩赐!......

    ps:小墨又看到月票了,好开森,等小墨忙完这阵,就加更哈!另外感谢‘猪猪侠天天向上’的打赏,谢谢,谢谢大家的支持,么么哒!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最近更新 从笑傲江湖开始横推武道 山河志异 神话之后 仙人消失之后 彼岸之主 玄鉴仙族 五仙门 叩问仙道 武圣! 托身白刃里,浪迹红尘中 魔门败类 过河卒 剑啸灵霄 长生从炼丹宗师开始 修真高手的田园生活 阵问长生 剑来 盖世双谐 志怪书 修仙琐录
最多阅读 一念永恒 剑啸灵霄 我不想上梁山 剑来 彼岸之主 中州录 武圣! 仙逆 卧虎藏龙 遮天 九阴九阳 志怪书 为龙之道 长生从炼丹宗师开始 仙父 重生八零娇娇媳 小狐妃,太凶萌 轩辕圣 武道天途 山河志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