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4章 刘备入羌(二)(第 2/3 页)
当下刘备命众臣暂退,只留下张飞、赵云、陈到三人,道:“刘贤精明啊,拿出了修史这一招,如今朕尚在,众文武自然不好离散。但朕一旦亡故,若无嗣君,则无法收拾人心。现在朕身边只有刘封一子,你等都是追随朕驰骋天下的心腹重将,可愿在朕死后辅佐于他,同去羌地另立一国?”
张、赵、陈三将闻言,对视一眼,就听张飞大声道:“刘封假子,何德何能敢要我去辅佐他?陛下春秋鼎盛,即便……,即便真的救不回太子了,也未必便不能另有子嗣。当年武皇帝六十余岁方生昭帝(刘弗陵),今陛下也才六十余,何愁没有子嗣?”
刘备闻言,叹了口气道:“你道朕刚才所说的是蒙骗群臣的虚言不成?朕这些日子是真的觉得身体每况愈下了。近来连战连败,军务忧心,朕已经下痢两月有余了,只是未曾与你们说而已。以朕如今的身体情况,便是不入羌地也命不久矣,一旦入羌,恐怕就命在旦夕了。你们若不愿意辅佐刘封,延续朕统,那就只有各奔东西。愿意投奔刘贤的自去投奔,不愿意投奔刘贤的便自行推举贤德之人为君吧。”
此言一出,张飞、赵云、陈到都跪伏于地,连道不敢。刘备见状,叹道:“朕与你们外托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亲,此言非是试探你们,而是实实在在地与你们商讨出路。即便你们愿意与朕同生共死,但诸位子侄辈呢?总该为他们寻一条出路吧?若朕身体还好,固然不会有什么问题。但朕已经真切地感受到余日不多了,这个时候我们需要做的,不是意气用事,而是真正为一直追随我们的文武将校,以及一众子侄们选择一条坦途来。”
张飞闻言,哭泣道:“陛下,臣……,一切都听陛下的。”
刘备闻言,点了点头,苦笑了一下,自嘲道:“以如今的形势,群臣之中不知有多少人明明心里想要另寻前程,却碍于名声不得不暂时委屈求全,勉强留在朕麾下。华夷之辩岂是那么容易消弭的?入羌之时,不知道将有多少将士离去啊!剩下的碍于君臣之义不走,心中必然也会对朕心生怨怼。事实上,朕此时亡故或许才是最符合群臣利益的。”
张飞闻言,大声道:“谁敢有此心,臣这就去揪出来全部杀掉。”
刘备笑了一下,道:“人心隔肚皮,翼德又怎能找出来?朕若活着,那还勉强能打出汉室的大旗,让群臣有个自我安慰的借口。若朕亡故,又没有一个能让众将士心服的继承人,则大军必将星流云散,转眼成空啊!此乃必然会发生的事情,翼德不必违心反驳。”
张飞闻言,也不知如何接话,与赵云、陈到一起,唯只剩流泪而已。
刘备见状,续道:“唯今之计,要么就立即确定刘封的继承人地位,朕亡故之后,你们好生奉他为主,去到羌地延续汉统。要么就等朕亡故之后,全军向刘贤请降。除此之外,都是死路。”
张飞嚎啕了一阵,与赵云、陈到一起道:“陛下,要臣等奉刘封为主,绝不可能。要臣向刘贤投降,也不可能。据闻刘贤已经来了陇右,不日即可到达冀县,他此次前来,更是带着太子、皇后一起来了。臣等愿意潜入冀县,拼死救回太子,使陛下有合适的后嗣。”
刘备闻言,喝道:“如今汉军云集冀县,刘贤又亲自到来,守卫必定严密无比!数万大军把守着冀县周边所有城池,你们是不可能有机会救出刘禅的。如此前去,只是送死而已。朕不许你们去!谁敢去,就不要再认朕了。”
张飞等人闻言,顿时哭声更甚。
刘备思索了片刻,叹道:“罢了,朕在临死之前,总要为你们安排好一切。朕虽为汉室宗亲,但其实本是布衣,起兵之时,只想着安定天下,救民于水火,并未想过能为帝王。如今战败,其实坦然认输也没什么大不了的。若是向刘贤称臣能够救回朕的太子,稳固将士之心,则朕又何必舍不得这点面子?朕已经决定向刘贤上表称臣,以此救回太子。至于群臣,若有愿意接受刘贤征召的,便也随他们去吧。”
张飞等人闻言,皆认为委屈了刘备,都叫不可。就听刘备叹道:“你们既然不愿意奉刘封为主,为免众军败亡,也就只能向刘贤低头,以换取刘禅回来了。不过在这之前,朕会将一切安排妥当的。”
当下刘备打定了主意,即招众文武进来,却并不说欲要上表向刘贤低头之事,只命陈震手持自己的亲笔信再次去见刘贤谈条件。随后宣布册封刘封为安远大将军,河首王,命刘封先领一千兵马沿着黄河去羌地为众军打前站。
-->>(第 2/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