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一百五十三章 《五行诀》(第 1/4 页)

    “这门功法,是洪荒时期一位最著名的大帝一起创立的,叫《五行诀》。创立它的人,就是洪荒时期的黄帝。”

    力三介绍道。

    实质上,《五行诀》也叫《黄帝五行诀》,大家都习惯叫这种名称,并一直沿用下来。

    五行就是木、火、土、金、水,代表五种属性。

    五是个普遍的数字,与人体经常性关联在一起,像五脏、五官、五指、五味等。在中医里,用五行描述人体五脏系统(肝心脾肺肾)的功能和关系,五脏往往又称为“五藏”。

    五脏之间息息相关,唇亡齿寒。

    从五行学说来看,五脏相生:肝生心就是木生火,如肝藏血以济心;心生脾就是火生土,如心之阳气可以问脾;脾生肺就是土生金,如脾运化水谷之精气可以益肺;肺生肾就是金生水,如肺气清肃则津气下行以资肾;肾生肝就是水生木,如肾藏精以滋养肝的阴血等等。

    五脏又是相克:肺(金)的清肃下降,可抑制肝(木)阳的上亢,即金克木;肝(木)的条达,可以疏泻脾(土)的壅滞,即木克土;脾(土)的运化,可以防止肾(水)水的泛滥,即土克水;肾(水)阴的上济,可以制约心(火)阳亢烈,即水克火;心(火)的阳热,可以制约肺(金)的清肃太过,即火克金。

    人世间所谓的修真,就是修炼炁(qi),为了区别传统武学所谓的“气功”,大部修真人都把“炁”称为“灵炁”,或者“灵气”。

    炁,指构成人体及维持生命活动的最基本能量和生理机能,是一种形而上的神秘能量,不同于“气”。

    “元炁”,指产生和构成天地万物的原始物质。元,通“原”,“始也”,指天地万物之本原。

    对“炁”,道家的称谓更为多样化:先天炁、真阳之炁、真源、紫气、元神、谷神、真常、性命、黄庭、金丹、三寸气、天一真水、黍米玄珠、大神性中天。

    对“炁”,医家的称谓,最为简练:精神、真气。

    上古道家诗曰:“夫道也者,位天地、育万物,曰道;揭日月、生五行,曰道;多于恒河沙数,曰道;孤则独无一侣,曰道;直入鸿蒙而还归溟滓,曰道;善集造化而颉超圣凡,曰道;目下机境未兆而突而灵通,曰道;眼前生杀分明而无能逃避,曰道;处卑污而大尊贵,曰道;居幽暗而极高明,曰道;细入刹尘,曰道;大包天地,曰道;从无入有,曰道;作佛成仙,曰道。佛经五千四十八卷,也说不到了处;中庸三十三章,也说不到穷处;道德五千余言,也说不到极处。道也者,果何谓也?一言以定之,曰炁也。”

    在中医学术语中,炁的表达有各种不同的意义,如五脏之炁,六腑之炁,经脉之炁等。

    在炁的修炼上,“炁”,其实分为“先天之炁”与“后天之气”两种。先天之炁,即为内炁,亦为元精。后天之气,便是呼吸之气。真功正法修炼所用,为前一种。“先天之炁”,指先天一炁,又称为先天真一之炁。人在下生之时,此炁即由天地之间降为人身。欲求长生,须保此炁。老子《道德经》曰:“道生一”,即为生此一炁。

    修炼炁,即修炼灵气,主要是打通人体的经脉为主,挖掘人体的潜能——炁。其实,人一出生,经脉是已经存在人体的,只是大部分的人未能得到有效的开发和贯通。

    修炼灵气,便要讲究养气与炼气。养气,就是修真者静坐功夫,把气运在丹田,使之凝聚不散,不让身外景物诱导而外泄。炼气,乃以运行为主。如修真者在练拳时要用臂力,就把气运到臂上;用腰力,就把气运到腰上;假如四肢百胲都用力时,就把气运到全身。一击之下,有人可以做到移山倒海。

    自从修炼《逍遥诀》之后,求败便已在心境上进行改造、淬炼。历经【洗髓伐骨】,改造的是身体。修炼《逍遥诀》,改造的是心境,夯实基础,更容易晋升境界;改造的是灵根,让身体若隐若现的灵根全部浮现了。

    现在,他没有一丝的犹豫,即开始修炼《五行诀》。谁知刚过了一会儿,感觉体内像被多股电流贯穿,瞬间头麻无比,不由抖动。

    -->>(第 1/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从笑傲江湖开始横推武道 武圣! 阵问长生 神话之后 剑啸灵霄 长生从炼丹宗师开始 五仙门 叩问仙道 彼岸之主 剑来 修真高手的田园生活 玄鉴仙族 盖世双谐 过河卒 仙人消失之后 魔门败类 志怪书 修仙琐录 山河志异 托身白刃里,浪迹红尘中
最多阅读 剑来 为龙之道 彼岸之主 中州录 长生从炼丹宗师开始 大夏文圣 逆仙 不朽凡人 武圣! 过河卒 神话之后 仙逆 志怪书 阵问长生 遮天 修炼9999级了老祖才100级 卧虎藏龙 造化娲皇 山河志异 原来我是道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