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诚邀诸葛(第 2/3 页)
吕布沉吟片刻,开口道:“公孙接、田开疆、古治子三人俱有大功。在布看到,先生一悲国君是非不明,听信谗言,使三士惨死。二悲国相晏子,本为名相,在此之时不仅不规劝国君。反而助纣为虐,设计陷害三士,实非名臣所为。”
诸葛亮“哦”了一声,疑惑的问道:“将军认为此三人不该死?”
“不该死。”
“为何?”
吕布道:“三人俱有大功,虽恃功而骄,但还远未产生直接损害。为逃避将来之祸害,而杀死三人,理由未免不足。况且如此作为,岂不令天下之人寒心?自此之后,又有谁愿意主动出来为国家效力。”
诸葛亮笑道:“将军所言未免有点幼稚。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这本就是最简单的道理,岂能为一时妇人之仁而坐视祸害遗留万年?在我看来,晏子所做虽然有点武断,但却是一劳永逸的最好办法。”
吕布拱手道:“恕在下不能同意先生所言。如果三人真有谋反之心,将来自有后人惩戒于其。仅因为一个莫须有的罪名,就自毁国之栋梁,这不叫为将来计。而是目光短浅之鼠辈所为,必将遗祸千年。”
诸葛亮怔怔的看着吕布,他没想到如此之论竟然出自吕布之口。他叹了一口气道:“将军莫非真以为这仅是晏子一人所为?”
吕布眉头皱了皱,向诸葛亮拱手道:“请先生指点。”
诸葛亮道:“晏子为齐国国相,历怀贤名。世人皆以为他为一己之利陷害三士,岂不知他仅是国相?杀了三士,对其又有哪点好处?真正想杀三士的是齐国的国君,他只不过为君王献计,又代君王受过。如此忠于君王,忠于国事,而又被天下人所误解,岂不悲哉!”
吕布低头沉思,诸葛亮也不逼迫。过了良久,才见他抬起头,朝诸葛亮拱了拱手道:“先生所言极是,布受教了。”
诸葛亮摇了摇羽扇,笑道:“乡野村夫之言,不值一提,不值一提。昨夜亮失礼之极,让将军如此身份而身居茅庐之中,抱歉万分。还未曾相问,将军昨夜休息的如何?”
吕布拍了拍自己僵硬的脖子,望向诸葛亮苦笑一番。
诸葛亮微微一笑,向吕布拱手道:“小人这就让拙荆准备一些茶点,还望将军莫要嫌弃?”
吕布开玩笑道:“岂敢?昨夜要不是先生提供膳食,我等恐怕这肚子还要饿上一夜!”
但诸葛亮却没有丝毫尴尬,只是微微一笑,引着吕布向大厅走去。
-->>(第 2/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