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节帝王无情(第 3/4 页)
所参内容性质很严重,都是斥责赵廉身为文成伯、龙图阁待制,纵容家人行凶肆意殴打污辱京城守军,藐视皇权,践踏朝廷威严,有辱皇恩,有辱士林教化......
上纲上线,帽子都够大够重。
旁边伺候的梁师成微低头,小心翼翼偷偷观察皇帝。
折子都是他接管送上的,他当然清楚都是什么。
所谓帝心难测,伴君如伴虎。今日宠臣,转眼就可能是刀下鬼流放魂。尤其是这位皇帝,自诩风流多情重情,实际是典型的喜新厌旧。
看他为修道每六七天糟蹋一个处宫女,事完就扔,任其自生自灭,即使皇后宠妃的地位也从来不稳当,说扔就扔,就能窥视出其性情。
梁师成谨守太监的原则:满足皇帝,明哲保身,见机行事。
至于和赵廉的友谊。
太监头子只有利益,哪有友谊。
在他心里,俺可不是童贯那傻叉,已经不是爷们了还想什么领军厮杀建功立业。俺就守在皇帝身边,邀宠当大内第一人,过得舒舒服服。勾结外臣就是为了方便捞好处。
如果皇帝恶了腻味了赵廉,梁师成就要盘算怎么狠狠跺上几脚,封了赵廉满门的嘴,把沧赵的巨大家业尽量多搞到兜里。
如果不是真恶了,看在内外相互照应的紧密利害关系上,自然要圆转一把,消了皇帝对赵廉的那点不满,继续利用赵廉。
论起来还是赵廉够意思,靠得住,有前途,可长期依仗。不象蔡京、王黼这些披着读书人的君子皮,干着肮脏事的权臣从骨子里不把他当人看,鄙视他是皇家的阉狗,给笑脸和那点好处纯粹是为了利用。
所以,梁师成还是暗帮一把,等皇帝心情不错时,才上了奏折。
赵佶突然手指点点奏折,似是自言自语,眼睛却盯着梁师成道:“赵卿如此年轻,为何不嚣张?”
后.宫和宦官不得干政。
皇帝不过是换种方式询问梁师成看法。问的话简单,却大有深意。
联如此宠赵廉,赵廉正常应该是春风得意,行事很嚣张。这才符合少年得志的风范。你看他那么小的弟弟都懂。他却如此沉稳老练,从不越矩,连稍张狂点的话都从来没有,是少年老成,忠敬在心,谨守本分一心效劳于联,还是处心积虑,假装君子忠臣,甚至暗藏不轨之心?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