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2再辞官(第 3/4 页)
众臣都微斜眼嘲弄着高俅,这其中包括平日里和高俅沆瀣一气糊弄皇帝的童贯、蔡京等。
国家到了这个地步,实在容不得混混地痞废物当重权尤其是掌军队。
但,赵佶当初登基时在军中无人可用,仓促下不得不用高俅领军保他安全,现在的局势比登基时可凶险太多了。登基时,国家政治环境是正常的,现在?哪还有什么真正的秩序体统?与国同休与皇家生死荣辱捆绑一起的勋贵都搞叛乱呢......现在,赵佶在军中一样的没有敢信用的将领,所以,即使心中已经比较清晰知道高俅就只是个擅长踢球拍马屁的家伙,赵佶却更照样缺不得他信任的潜阺老人高俅为他掌军。
众臣越是反对,赵佶就会越是惊恐不安坚决维护重用.....深爱着高俅。
另外,正因为高俅是个治国与军事的草包,蔡京童贯等反而能容忍。这对他们的权势有利。若是高俅是文武全才的大才,比如就象赵公廉,那,朝堂上哪还有他们称相作宰的份。
所以,高俅草包,地位坐得却稳当,连个弹劾他想把他整下去的朝臣都没有。
高俅这官当得比历史上还肃静安稳。
历史上可不乏官员鄙夷不屑高俅,严厉弹劾想赶高俅下台免得误国.....
此刻,高俅也僵那尴尬着了。
因为朝堂鸦雀无声。
若是有一个官员肯声援支持他,他也会就势向赵佶申诉曹文诏狂悖不忠不可用,帮赵佶就势剥了曹文诏的军权,争取把马军司夺到手,他好重新当上三衙太尉。
群臣无声就是一种鲜明的态度:即使不是支持曹文诏,也最起码是反对皇帝和高俅现在就弄掉曹文诏。
赵佶当了这么多年皇帝至尊,几时被官员这么顶过啊!
自他坐稳了皇位,臣子都是尊着他顺着他心思的。
当年,赵公廉那么胆大强势狂悖,不也没敢当面顶撞他。这个小小丘八却敢......
赵佶心中恨得牙痒痒,却到底没敢耍皇权的霸道任性当场喝令禁军把曹文诏拉出午门砍头。
砍了曹文诏可能极容易,但怕就怕转眼就轮到皇家满门也被乱军砍啦。
京中军心不稳。朝臣们的态度又摆在这。被打压得喘不上气来的残存勋贵们心中肯定窝着一股火着机就会对皇家发作,当真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甚至是千钧一发正当顶,发断,皇家就得被砸死,这种情况下,聪明的赵佶哪敢胡来。
他只能强压下冲顶的杀机,却又不能先开口说什么。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