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节二贼(第 3/4 页)
因为幕僚说的更符合正常逻辑。
天下人知道沧赵小儿蛮横凶强,可深宫中的那位不知。
因为京城两次事件中,年幼的赵岳都是被欺负被迫反击的一方。
这印象一但种下,加上梁师成必会趁机插手,一方面打击他杨戬,一方面回应赵公廉,可想皇帝即使不确知事情经过,嘴上不说什么,心里却会认定是淮河水军有错在先,至少是水军无理挑衅欺压激怒了沧赵家小子。要不然,人家好好行在河上,怎么会在自己船上殴打水兵?
你不上船,人家打得着你吗?
问题是你水军上人家游玩的船上干什么?
大宋什么时候权贵家的特权没有了,座船是大头兵可以随便拦截的?你有什么正经事上人家船上干?
难道还能是拍马奉迎拍错了地方,让人家怒成那样?
除了军纪败坏有眼无珠挑衅勒索错了对象,不会有其它原因。
皇帝看在两边都是依重的人份上,必定和稀泥。
结果只能是:
孔彦舟白死了。
一个卑贱武夫,还是狂妄有罪的,死就死了。岂能和重臣的弟弟比轻重,治赵岳的罪?
骂你,是那孩子不好,但你治下任行不法危及人家安全,还不许人家在恼怒中骂几句?
你是要员,跟个纨绔孩子较劲,你的肚量风度呢?
皇帝挨骂少了?治罪治得过来么?
这个赵公廉当真是有手腕,眼力惊人,早早看准一些人的前程结交,算尽了人心形势,和官场强势人物的人情不多,却交一个顶用一个,而且别有事,一有事,就会莫名其妙冒出平时很低调的重臣顶上。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