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节高参的担忧(第 3/4 页)
说起儒教,赵公廉就想起弟弟当年的辛辣嘲讽。
君子言义,小人言利?
如此划分纯属自欺欺人,扯b蛋。
科举本身就是专为读书人提供的利。没利,谁考科举?当官不是利?当官争权,为的什么?皇帝让部属称他圣人,标榜自己是君子之最,怎么事事以他自己的权力和享受为第一?
自己安然当唯利是图伪君子,却要天下万民耻于言利。
什么东西。
追求利益,让自己的生活更美好,这是人的天性。
读书人尊宠儒家,难道不是因为对他们有利才如此?仗着权力和舆论垄断地位硬是厚脸让这种歪理兴盛几千年,为的不是利?
社会财富总是低于人的总体需求。占据话语权的人干说不干,自己不创造财富,还要为了占有更多财富,强要万民不言利不谋利,别和他们争利,更别为了利推翻他们。
但强扭人性,不让百姓言利,只是阻碍人追求发展,阻碍人创新谋利,最终阻碍科技进步社会进步。一代代伪君子快活了,最终会有报应的。遭殃的是整个民族,包括伪君子的子孙后代。
总有自私掌权者只管自己,信奉我死之后,哪管洪水滔天。儿女子孙也是屁。这种歹毒国贼,新朝以后岂能允许再肆无忌惮成为流行。
赵岳深知辫子朝对科技发展的巨大阻碍破坏,和由此导致的无穷毒害。这个野人所立王朝极力推崇儒教节义,却是罪孽最深重。
他有机会,岂会让儒教存在下去。
而赵公廉至今记得自己当时是多么脸红而无言以对。
如今制定的新朝体制是弟弟一手规定了框架,上到皇帝下到小吏,谁也不能任性胡为。皇帝犯重罪照样要下台受到重罚。
当权者谁不想唯我独尊?
谁不想儿女子孙不劳而获纵情享受特权?
赵公廉即使有新思想大志,仍本能地不喜弟弟制定的这套东西。
但一向支持他的奶奶却一返常态,大力支持小孙子,反敲打他。
因为赵岳说了,奶奶,你会亲眼看到大宋皇室断子绝孙的下场。自作孽不可活。皇权不受约束,官员的特权不废除,短则几十年,多则二三百年,咱们家出个败类皇帝,就会遭遇同样下场。
老太太是读过史书的,不用等宋皇室倒霉那一天也知道历代帝王家的灭门祸。
秦皇汉武隋杨唐李子孙今安在?
她最重视子孙传承,被小孙子一提醒,当时就惊着了。
一个人,一顿一碗饭,睡觉占地不过三尺宽,皇帝吃喝不愁,衣食住行无忧,已经享有太多,还贪占那么多,有什么用?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