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五章【一诗救国】(第 2/3 页)
“玉昆公作得好诗,真是当前景象。亭中玉阶凝月露,佳人水边湿袜香,这是近身景物;待卷起玉帘,远望天边玲珑月,这又是远眺了。那位被水气湿了罗袜的想必就是丽娘姑娘罢?此诗有景有人,有情有思,隐隐更将美人比成了天边月、一寄相思之情,栋要恭喜丽娘姑娘了,玉昆公可对你好得很啊?”
这个徐玉昆明明是个专"qing ren"物,却偏偏生了一对桃花眼,自己只是初来,他居然也暗送秋波?这种人必须要惩罚,白栋是故意当着亭中十几名美女美男这样解诗的,果然话音刚落,丽娘就羞得活不成了,徐玉昆也微微红了下脸,有些嗔怪地望了白栋一眼,仍是风情无限,连白栋这个纯粹的直~男居然也被他望得有些怦然心动起来。
这就是只男狐狸,要人老命,还是要尽快切入主题,不能与他谈论这些风花雪月了,毕竟这是个喜欢男~风的家伙,而且还是男女通吃的性子。
“白子不愧为小诗宗,解诗解的真好,今晚明月当空,不知可否以月为题,做一首诗引领后进?”
明月当空,美人在旁,徐若石显然不肯就这样轻轻放过白栋,公子因齐填了一肚子水果酥饼,也跟着起哄:“玉昆公这个提议好,我赞成!”
“美景良宵,当有佳句,只是栋没有心情啊......”白栋微微摇头,神色凄苦。
“白子何来此言?”
“秦国大旱,蓝田等十几个县郡颗粒无收,栋虽薄有资产,却也只是杯水车薪,难解燃眉之急;家乡父老不得裹腹、辗转水火之中。栋却在这里称什么‘小诗君’,美酒美食、美人相伴、吟风弄月,于心何忍?我哪里还有心情写诗呢,只怕写得越多,愧疚越深。”
“好一个白子!不愧有小诗君之名。字字珠矶,皆为若石闻所未闻,前人发所未发。白子无需担心,徐若石别的没有,偏偏就是粮多,如今愿以万石栗米。换取白子一篇佳作,白子以为如何?”
这才是真正的爱好者呢,张口就是万石栗米,那就是百万斤粮食!错非是他这般专营盐粮的巨商,否则就算白栋有钱,也没处买去。
“玉昆公如此慷慨。栋深慰之,自当有佳作才是。”白栋站起身来,缓缓在亭中踱了几步,开口吟道:“离人无语月无声,明月有光人有情......”
只是前两句,徐若石却听得双眼一亮,丽娘也转首望向白栋。再次仔细打量起这位小诗宗。
所谓好诗,当由心而发,合时应景。白栋这首诗并非出自李白、杜甫这类名家,而是中唐时女冠李冶的一首《明月夜留别》,本来是带有伤感之意,不合当前情景,可他刚刚抒发了一通忧国忧民的情怀;身为秦人,身在万里之外的齐国,徐园欢宴,家乡人却在水火之中煎熬。心境与这首诗正是水乳交融,就连徐若石和丽娘这样的小资人物也能真切感受到他怀念故乡、担心受灾国人的心意。
“这么感动,还不多加个几千石?”
白栋又走了几步,吊足了众人胃口,才又缓缓吟出后两句:“别后相思人似月。云间水上到层城!”
-->>(第 2/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