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三百六十八节 京师(一百二十五)(第 1/3 页)

    然而皇帝却踌躇了。实话说,这在他的认知范围之外了。

    大明的海外贸易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话题,和大明的很多事物一样,并无某个具体的机构来管理,也说不上统一的管理规范。

    崇祯青年登基,少年时代并没有受过完整的帝王教育和历练,对朝廷的制度所知甚少。钱太冲提出的建议看似美好,但是对他来说却是充满了不确定的风险性。虽然钱太冲使用了一个旧制度名称市舶司,但是“海贸”的陌生感依旧使得他下意识的产生了恐惧感。

    看到皇帝犹豫不觉,钱太冲知道这样的大事不可能凭他一言决断。少不得还要经过廷议。好在乐先生和他说过,朝野各路大佬支持搞“髡务”的人并不少。

    当即他又道:“微臣已将此事写成节略,请皇上过目。”当下从怀中取出一个厚厚的折子呈上。

    御前太监忙接过折子放在御书案上。钱太冲又道:“若皇上依臣所请,臣欲奉郑氏并麾下将士、船只、资产迁往上海,为朝廷当原广州三十六行之差。”

    三十六行就是广州过去的代理洋商贸易的三十六家牙商。担任海商牙商固然获利丰厚,可以富可敌国,但是牙商本身亦需要雄厚的资金和丰富的贸易渠道方能胜任。

    以郑森集团的实力来说,担任海商牙商并非难事。一旦得到了户部牙帖,便成了有朝廷光环加持的“皇商”。况且郑森本人又是实打实的世袭武官,两者加持,上海县岂不就是郑家之天下!

    皇帝微微颔首,的确,以郑家过往的历史来说,这的确是个能让他们充分发挥长处的办法。他们继续留在漳泉,几乎毫无用处。沈犹龙在奏折中禀说漳州湾内原郑家各股势力,彼此水火不容,对髡贼毫无牵制,反倒争相与髡贼贸易。

    既然他们愿意迁出亦非坏事。崇祯心想,且不论最后在上海设口岸建市舶司之事能不能成,郑森集团只要到了上海就全凭朝廷拿捏。远不象在福建那般天高皇帝远,听调不听宣。虽说郑家今非昔比,至少郑家依旧有一支朝廷没有的大型船队和几千人马――还不用朝廷发饷。单纯用来拱卫江南亦有用处。

    当下道:“爱卿拳拳之心可嘉。奏请上海设市舶之事,朝廷自有处置。郑氏愿迁上海,朝廷欢迎之至。到时朕下旨地方,自有妥善安排。”

    “谢皇上。”钱太冲抑制不住心中的激动,赶紧跪下磕头。虽然设市舶司一事并未得到应承,但是允郑家北迁上海,说明皇帝对郑家十分之看重。

    上海虽不过是松江府之下一县,却是南直腹心之地,距离南京更是近在咫尺,若无充分的信任,皇帝是不可能让郑家这样原本半独立性质的海商集团迁到上海的。

    对钱太冲来说,只有得到皇帝的信任才是成就事业的关键。尤其是眼下“主少国疑”的郑家,若无朝廷庇护扶持,自己又无诸葛孔明之才,想要复兴郑氏就是无本之木!

    现在,皇帝已经充分表达了他对郑家,不,是对自己的信任!郑家到底是忠是奸,皇帝未必清楚,全是看他的言行才下得结论。

    思量至此,在感激涕零的同时,钱太冲亦不免飘飘然起来。

    “……至于你,公忠国体,甚为可嘉!”皇帝道,“朕有心要提拔你。你的本职是漳州海防同知衙门检校,这样,暂委你为海防同知衙门知事。专任安平海防事宜。”

    “谢皇上隆恩!”同知衙门的检校虽是“官”,却是没有品级的“未入流”,知事却是正九品的官员。而且“专任安平海防”。虽说他原本也极少去漳州海防衙门当差,多在安平等地活动,但是现在有了这个头衔,在安平的活动名愈发正言顺。

    “你暂且不要离开京师。”皇帝继续道。

    “微臣知道。”钱太冲一阵狂喜:这是还要继续召对的意思!

    -->>(第 1/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三国模拟器:这个马谡太稳健了 说好的文弱谋士,你一人战三英? 某霍格沃茨的魔文教授 骗了康熙 晋末长剑 活埋大清朝 我的谍战岁月 红楼琏二爷 大清要完 不是吧君子也防 谍影:命令与征服 寒门崛起 机战:先驱者的归来 大明烟火 大唐腾飞之路 北齐怪谈 我在现代留过学 蜀汉之庄稼汉 左舷 万历明君
最多阅读 民国之文豪崛起 江湖三女侠 穿成反派总裁小情人[娱乐圈] 北齐怪谈 三国模拟器:这个马谡太稳健了 晋末长剑 希腊神话 万历明君 冰川天女传 秘密部队之龙焱 机战之无限边境 全唐诗 沉溺 大清要完 斗罗:开局收服蓝银皇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星海王座 世子妃 办公室潜规则 我在木叶练吐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