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我记得,有一招从天而降的“人海战术”(第 2/4 页)
顿一顿,“可是,陆军火炮之射程,较舰炮更短!因此,就必须将炮兵阵地前置——是吧,上校?”
最后这句,是对着合成炮兵团团长戈尔敦说的。
戈尔敦点头,“是的,将军。”
“以我不专业的眼光来看,”莫雷尔说道,“陆军的火炮阵地,至少要设置在河岸至山脚的中央位置,山巅的敌军阵地,才算在陆军火炮的有效射程之内——”
顿一顿,“可是,如此一来,火炮阵地就全在浓雾之中了——啥也看不见了!”
再一顿,“因此,城头山一役,因为大雾的关系,我军无法设置炮兵阵地,无法发挥火炮优势……这个,无法尽展所长!这,不就叫中国人占了大便宜吗?”
无论如何,大伙儿觉得,较之中国人,我军占这个大雾的便宜,还是要更多一些滴,当然,莫将军说的,听着似乎也有道理,因此,并没有人提出不同的意见,只三十五团团长尼格里轻轻叹了口气,说道:
“不过,客观的说,这支中国军队的战斗力,还是相当可观的——非常顽强、非常坚韧!实话实说,打了这么多年的仗,我还从来没有……”
莫雷尔不容他把话说完,抢在里头:“中国军队的战斗力嘛——不能说没有;可是,说一千、道一万,中国人的所谓‘战斗力’,是拿士兵的生命填出来的!——我是说,中国人是依靠兵力优势,以‘人海战术’,才勉强挡住了我军的进攻!”
啊?
兵力优势?“人海战术”?
莫将军又发人之所不能言的高论了!
城头山的中国守军,不就一个团吗?
整个北宁的中国守军,也不过就八千五百人吧?
哪儿来的“兵力优势”呢?
哪儿来的“人海”呢?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