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章人多瞎胡乱(第 3/4 页)
如果有人过去,也许还能撒泡尿在上面,让这些石头加快风化的速度。
但是,在确定了它们的文化价值之后,这些就是国宝了,摔一下就是犯罪。
以后不要说对着上面撒尿,就算想要跟它们拍个照,也得请示之后排队才有机会。
进入了学校的实验楼,得到消息的一些教授,全都聚集了过来,这人多了,各种说法都出来了。
“这根本不是夏篆,应该是甲骨文的一种,最好的证明就是它们都是象形字。”
“你家的甲骨文是这样的啊?”
“这也许是一种没见过的甲骨文,所以并不一定就是夏篆。”
“对,夏朝存不存在还不好说,夏篆就更加难以证明。”
“你说夏朝不存在,就真的不存在啊?”
“那你怎么证明夏朝存在?”
“夏朝存在的证明有很多,我就知道的就有三种证据。”李副院长道。
“关于夏代存在的证明,首先是在一些古代的著名典籍上,都有着关于夏的一些史实记录,例如,成书于春秋时期的《诗经》上,就有‘洪水茫茫,禹敷下土方’、‘奕奕梁山,维禹甸之’这样的句子;在《尚书》上也有记载,‘禹平水土,主名山川’。”
“在《尚书》中还有‘殷革改夏命’之类的说法,《左传》、《国语》仅引用夏书、夏训、夏令中的材料即达19条,所记夏代的事迹有34则。”
“这第二个证明是,商革改夏命之后,其实还留存下来不少的夏王室同姓封国,比如,一直到了周朝时,夏王室的同姓封国尚有杞国、缯国得以延续着。这是夏朝曾存在于世的最强有力的证明!”
“第三个证明,则是根据最新的二里头文化考古发现及研究结果,国内的历史学界都普遍认为,比殷墟更早的二里头文化一到四期都属于夏文化时期。
现在的国内主流史学观的确认为,龙山文化和二里头文化属于夏文化,二里头为夏代一个王都之所在,两代在龙山文化和二里头文化有相当长的时期存在交集。
而如王国维先生所说,殷墟的发掘,甲骨文的研究,验证了史记上所记载的商代世系的完全正确,这些还不能证明?那什么才能证明夏朝的存在?”
“……二代文化略同。……文化既迩。政治亦然。”
“王国维先生的意思是,其实后世的人们对于夏的认识是存在误区的,事实上,夏跟商之间文化是相近相似的,政治上也很趋同,王国维先生的意思很明确,他认为,夏应该是确凿无疑地存在着的。”
王国维在文学、美学、史学、哲学、金石学、甲骨文、考古学等领域成就卓著,甲骨四堂之一,他是研究甲骨文的专家,他认为夏朝存在,还是很大的可能的。
“可是,截止目前,夏代王族世系在商代以前的考古文字记载,从来没被发现过,包括你所说的二里头文化遗址中,也没发现关于夏王室的只言片语的记载。
这怎么能证明二里头遗址就是夏文化的遗址呢?有点牵强了吧?我认为你刚才所讲的那三个证明都很牵强,并不能证明夏的存在。”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