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三十五章 李牧埋下的彩蛋(第 2/4 页)
twitter、微博的灵魂玩法之一“@”,其实是被李牧隐藏的一颗彩蛋。
这一颗彩蛋并没有写进twitter的新手指南里,原因是李牧不想让用户一上来就接触太多各种各样的功能,这样反而会将twitter最核心的全球玩法遮挡。
与其把它放进指南,还不如把它放在一个隐藏关卡里,让用户自己去发掘,因为,能发掘到它的用户,基本上都已经对twitter有了基本的熟悉,也是时候让他们开始进阶了。
当用户一开始发现@功能的时候,他们本能的认为这只是一个超链符号,但是,当他们开始互相尝试使用的时候才发现,这并不是一个超链符号那么简单,它代表的,是一种呼唤,一个twitter用户,对另一个twitter用户精准的呼唤。
这个功能,开始让twitter的推文变得更有层次。
原本,twitter的推文有两个层次:
第一层是面对全部twitter用户,因为李牧没有在这个版本的twitter里加入分组可见的功能,所以用户的每一条twitter都是全世界不设防的,理论上任何twitter用户都可以看,唯一的问题是他是否会看;
第二层是面对twitter用户的好友、熟人、粉丝以及其他互联网人脉,他发布的每一条twitter虽然是面向全世界发声,但最有可能收到的,就是那些关注了他的人;
现在,@的功能被用户探索出来,twitter就又有了第三个更深的层次。
第三个层次是不但可以让全世界都有机会看到、让关注自己的人极大概率看到,还能指定通知某个用户、呼唤他来看到。
例如,用户a发表一条推文,说:“我好想去唐人街吃一顿火锅。”然后他@了自己的女朋友,这样一来,全世界都能看到这条推文,他的关注者都会知道他想去唐人街吃火锅,但他的女朋友能够得到这样的呼唤,就好像这条twitter是专门向自己说的一样。
于是,这个功能开始在twitter上被疯狂传播并大量使用。
先知先觉的用户已经开始在不断的@自己的好友,而后知后觉的用户正在浏览着自己关注的twitter,右上角忽然弹出提示:“有一条twitter提到了你。”
提到了你,这四个字对用户的好奇心有着极大的魔力。
用户会迫切的希望知道,是谁提到了自己,是在什么样的内容里提到了自己。
于是,绝大多数被@到的用户都会去点击那个提示,点进去就立刻看到了好友呼唤自己的那条twitter。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