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5章 皇权斗争的激化(第 2/4 页)
翁同龢自然是不遗余力的推动此事,一旦皇帝亲政,他这个帝师那才是真正的帝师,否则也就是教太子读书的闲官。
出席这私宴的都是清流大佬和重量级的人物,除了秦铠和左宗棠外,翁同龢还请了户部尚书李鸿藻、兵部侍郎许庚身、侍郎宝廷、大学士潘祖荫,这些都是极力支持光绪亲政的官员,很显然,今天这私宴不简单。
翁同稣才敬了两轮酒,果然就迫不及待的抛出了惊人的话题,“昨日皇上看了徐桐的折子,十分震怒,之言这些乱弹琴的奸臣乱我大清祖制!”
李鸿藻早接上话头,“诸位,现在的朝堂之上,奸佞小人可不再少数,毫无礼义廉耻可言,不思如何报国,眼睛只盯着宫里面看,见风使舵之徒尤为可恨”
这两位的把话题扯起来,自然是想要这些位表个态,秦铠看了看居中而坐的主人翁同龢,这老家伙说光绪骂奸臣,这话自然不可全信,不过光绪从四岁登基,至今已经12年了,时时刻刻生活在慈禧的阴影下,自然早想摆脱这位“亲爸爸”的掌控,这倒是事实。
他琢磨着,光绪估计那是胆量也不大够,而这位帝师自然是要为自己的学生皇帝壮胆,所以才迫不及待的要拉上一票人,现在朝堂上自然没有人会出声反对光绪按时亲政,那玩意是违背大清祖制,这罪名谁可都背不起,所以后党那票人打的是继续听政的旗号。
而今天来这里赴宴的,早都猜到了这码事情,自然都是大谈皇帝亲政的必要,就连秦铠也是夸夸其谈,唯有左宗棠并没有急着发表看法,一轮谈下来,他这个大清军机大臣的意见自然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都等着他发表看法。
“叔平,我虽然也附议了尽早筹办皇帝亲政的大事,不过此事有三个坎要迈过去,一是宫里面的想法,皇上自己可有决断,太后那边还是个大问题,其二是醇亲王可有决断,若是明日醇亲王奏请太后继续听政,咱们也无需在这里闲聊此事,其三,九门提督和拱卫京畿的中堂大人是何想法。”
左宗棠说的不快,不过这里的大佬可都是明白人,都知道这都是关键之处,虽然翁同龢、李鸿藻之流都相信,若是明年皇帝下诏亲政,西宫也未必有什么大动作,但是,这样冒险的行动,谁也都无法预料具体的结果,稳……才是官道的根本。
“醇亲王那边,不瞒诸位,半个月前我就去见过王爷了,这件事情上,他顺势而为的可能,原本判断该是五五之数,不过至今他未曾上奏太后亲政,我想王爷那边也是在等机会吧!”秦铠喝了口小酒,先爆了个料。
听到秦铠竟然已经私下就这件事情谈听过醇亲王的意向,这让翁同龢信心大增,他立刻接上说道:“皇帝聪明睿智,而且为人果断,这件事情上绝对不会有丝毫犹豫的,烈风这消息甚为重要,明日,我就去拜访王爷!”
“不可!”左宗棠忽然开口阻止道,“叔平,此事我看只可顺势而为,若是宫里面少有局面失控之感,只怕辛酉年的祸事不远啦,九门提督毓朗可是太后手里的红人!”
一旁的许庚身插话道:“毓朗与我有旧,我到可以去探知一二,以为想来,天大地大,那还是要看皇命才行,毓朗乃是黄带子、爱新觉罗的子孙,还是可以一试的。”
这件事情谈到这个程度,欠缺的只是行动了,众人各抒己见后,很快朝堂上近日的内幕、宫内的消息很快就成了谈论的主题,而这个刚刚16岁的光绪小皇帝的心思,无疑是这些大臣们最关心的事情,这位皇帝若是个杀伐果断的人物,很显然亲政的可能性就大增,毕竟所谓清流只是个完全松散的官僚团体,就是西宫一道谕旨就可能让清流彻底败退。
宴会后,众人告退之时,翁同龢却冲着秦铠招招手,“烈风,我这边还有一些小事,想要委托与你,随我去书屋小坐吧!”
秦铠自然不便拒绝,也摸不透翁老头想干嘛,这帝师的名头早就让这老家伙有些得意忘形了,竟然在私宴上打探这种敏感话题,虽然在座的未必就立刻把话题传出去,但是没有不透风的墙,这里的只言片语难保不被这些侍女、侍卫传出去,虽然不至于招祸,但也大有麻烦。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