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446章 掏英国佬的腰包(第 2/3 页)

    在欧洲、在美国,铁路作为一项新兴产业刚刚红火过一阵,虽然遭遇1883年开始的经济危机,但是,这并不代表铁路产业的没落,1883年的经济危机因铁路而起,却并非是铁路缺乏足够的盈利能力,反倒是因为铁路利润太大。

    铁路运能的庞大,以及低廉的运营成本,使得他在西方资本市场中募集到太多的资金,从而导致了铁路线的重复建设,但是,商品经济的杠杆促使铁路运营公司为了击垮对手而竞相发起了价格战,促使了大批铁路运营公司的倒闭,从而引发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第十三次经济危机。

    今年,经济危机持续的第二年,伦敦股票市场上的美国铁路股票,从曾经翻十几倍的价格一路下挫,都已经跌破面值了,而事实上,铁路的获利能力却并未下降,法国、德国的铁路公司,已然保持着良好的利润。

    而美国的铁路崩盘,最根本的原因是他们在过去5年中建造了市场需求两倍还多的铁路线,而美国人口的基数完全没有让这些铁路产生盈利的条件。

    但是,这一切的问题,在远东这个比美利坚国还要巨大的国家,根本不是问题,这里有比美利坚合众国多10倍的人口,有着比美国还庞大的疆域,更有着比美国还要巨大的消费团体,这里才是创造财富的新世界。

    这个中国最早开放口岸的广州,在上海开埠之后,就逐渐被后者取而代之,但是依然保持着中国第二的重要地位,但是,就在和两年之间,随着广州港的扩建,这里俨然已经成为有了取代上海、重新夺回远东第一大港的趋势。

    这一切变化,都让随团的一个叫薛勒思?哈同的年轻人记录在他的日记里,他是英国犹太哈逊财团在远东的大班经理人,五年前,他从英国赶赴哈逊集团上海公司之时,曾经在广州港泊岸,那时候的广州,看起来毫无生气,鸦片、洋布、杨铁是这里贸易的主角。

    但是当地人显然对于这些东西并不关注,当然的民众显然有着根深蒂固的排外情绪,而身穿着奇怪服饰的所谓中国警察(差役)在港口仔细搜查每一个路过的平民和商人,明目张胆的向他们索要贿赂,而这些中国警察对于外国人,却表现出完全不同的一面。

    而几天前,当他再次登上广州港的时候,他确确实实被震撼了,一条可以同时并行三辆马车的水泥马路赫然出现在眼前,一些穿着统一颜色衣服的中国人整齐的赶着马车在货场旁边等候轮流进入货场,而在上海也随处可见的中国差役,这里却毫无踪影。

    取代他们的是一些身穿深蓝色中式服饰、头戴斗笠的的年轻人,他好奇的问来接待的一名总督府的官员,才知道,这是广州总督府新成立的,直接归属广东军镇的巡捕局,从这些人来回巡逻的姿态中,他也明显看出军事训练的一丝不苟。

    而更让他惊讶的是,这些有着军方背景的巡捕局人员,竟然和码头上那些运货的工人、押货的商人十分熟络,完全没有以前看到的那种公然敲诈勒索的模样,甚至于他还看到,有巡捕局的人员帮着一些老弱妇孺搬运东西……这还是自己熟悉的东方国度嘛?

    不过,他立刻想到了,东方的官员爱好做戏的习惯……或许这是他们特地安排给英国使团看的吧!出了港口,就在等候总督府的马车的时候,他再次被一件事情惊讶了,港口外,停泊着十几辆马车,这些马车相比其他车辆有些奇怪的是——后面的车厢特别加长过,而且每个车厢上用红色油漆写着大大的中国字——“公”。

    薛勒思?哈同的中文水平很好,他好奇的问来接待他们的总督府文员,“这位大人,这些马车是什么用途的,我看到上面有一个“公”字,应该是为官员准备的吧?”

    年轻的文员显然也很意外这个老外的中文水平,看了看他笑着用回答道:“先生,你们英国人永远无法理解中文的奥妙,“公”字在中文组词中有很多代表官方的词汇,比如公文、公门、公差,但这一个字出现的时候,他代表的却恰恰是普世之百姓!这是我们秦总督下令拨款建立的广州公车!任何人,花费5文钱,就可以做到马车的终点站!”

    5文钱……犹太人的血统立刻让薛勒思?哈同快速的计算着其中的商业价值,很快,他就发现,这其中不管如何经营,似乎都难以盈利,毕竟才5文钱,按照中国人的货币体系,要运上200人才能获得一两白银,因为铜钱贬值,应该要250个人才行,问题是,这马车不大可能整天都有这么多人乘坐,而且马匹的饲养也有一定开销,虽然只是拉货的挽马。

    由于不了解广州的人口情况,他只得求助与这位年轻的中国文员,“这位大人,我看到码头有很多运货的马车,难道这些人不去运货赚钱,而甘心在这里运送市民,而收取廉价的每人5文钱的收益?我计算过,每个人每日的收益保守估计应该很难超过半两银子……应该还需要缴纳帝国的厘金吧!”

    听到哈同的问话,这文员显然也十分意外,毕竟一个外国人这么细心的观察广州的政务,确实比较少见,而且看得出这个外国人很有头脑,他的估算确实十分准确,不过,他还是不了解中国人的潜力,不过他没有立刻解释这个问题。

    这时候,有两个巡捕局人员带着七八个老弱妇孺过来,让他们分别坐上公车,而驾车的车夫并没有问这些人收取已经很低廉的费用,而是从巡捕局人员手里签收了什么东西……这再次引起哈同的兴趣,他立刻追问道:“这些人坐车是难道不用交钱嘛?”

    -->>(第 2/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活埋大清朝 机战:先驱者的归来 骗了康熙 三国模拟器:这个马谡太稳健了 大明烟火 红楼琏二爷 说好的文弱谋士,你一人战三英? 谍影:命令与征服 不是吧君子也防 大清要完 某霍格沃茨的魔文教授 我的谍战岁月 大唐腾飞之路 晋末长剑 寒门崛起 我在现代留过学 蜀汉之庄稼汉 万历明君 北齐怪谈 左舷
最多阅读 民国之文豪崛起 江湖三女侠 北齐怪谈 嬉游花丛 晋末长剑 万历明君 沉溺 机战之无限边境 希腊神话 大汉帝国风云录 世子妃 大清要完 星海王座 全唐诗 儒道之天下霸主 唐朝从当村长开始 冰川天女传 办公室潜规则 改造大唐从养猪开始 活埋大清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