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520章 京师风波(第 1/3 页)

    第520章  京师风波

    光绪12年,北京的夏天似乎来的有些过分的早了,刚到五月天,这天气已经炎热非常,不过由于慈禧太后和小皇帝光绪身后的势力达成了某些程度的默契,京城里倒是异常平静,就是执掌帝国的军机衙门里,也是空闲的很。

    毓庆宫,这是康熙帝为皇太子允礽而特建的宫殿,后来就成为了皇帝读书专用的宫殿,今天帝师翁同龢正正在向光绪皇帝讲解《资治通鉴》第六卷《隋纪》,他侃侃而谈这隋灭唐兴的典故,免不得又流露出对盛唐的嘉许之意。

    16岁的小皇帝,早不再是那个数年前贪玩、懵懂的小孩子了,从小调教的帝王之道,让他对于自己掌控的这个帝国有了模糊的了解,而这几年间,大清在对外边境战争中取得的一系列战果,更是让朝堂上的满清贵族们颇有些飘飘然的感觉。

    在毕恭毕敬的听完了老师的讲解后,小皇帝看得出颇为聪慧,提出了几个关于隋政不足之处的见解,这让帝师翁同龢听了之后也是不住点头,显然,他对于自己一手培养出来的小皇帝,自然是满意非常。

    这课程上了足足一个时辰,方才歇下,翁同龢布置了一道以隋朝法制为题的作业后,便起身要告辞,却意外听到小皇帝说道:“老师,我使人去城里的松鹤购置了一些书籍,其中这本书,我看了一些,觉得甚有道理,您可点评一二否?”

    光绪皇帝的勤学好问,也是颇得翁同龢赞许的一点,听皇帝学生的问话,他也有些意外,忙起身拱手说道:“皇上,那就容我一观!”

    等书拿到手后,却是自己看过的,早几年却是在洋务派和清流中都颇受争议的那本《易言》,而著书的郑观应他也知晓,不就在广州操办洋务嘛,而这书刊发有些年头了。

    对于小皇帝竟然开始关注起洋务来,他这个保守派清流出身的帝师,多少有些意外,不过,他也没有太多干预,毕竟日后若是想要小皇帝地位稳固,有两个人的作用举足轻重,其一自然是李中堂大人,天下练军皆出自淮军,这为中堂大人无疑是个几位重要的人物。

    不过,他与这位中堂大人有着难以化解的恩怨,他大哥翁同和就是被李中堂早年拟的折子给害了,这让他对这种中堂大人戒心甚重!

    而另外一位,则是大清权臣中的新贵、两广总督秦铠,上次秦铠进京之时,那可都是约好了一并推动皇上亲政的,不过,由于醇亲王在这件事情上意外的做法,所以,皇帝到了亲政的年龄,却还要继续训政两年,这让他也是异常的不满。

    而众所周知的,两广洋务这几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据说广州商客云集,从广州口岸关税上升两倍余,就可见一斑……不过,作为保守派的大佬,他对于开办洋务,有着一种天生抵触情绪,在他看来,西洋之学与孔孟之道终究不可同日而语。

    想到这里,他展书而观,郑观应在《易言》中的主题思想是富国之政,他在观察到西洋工业的变化后,通过阅读了不少关于西方工商业的书籍,提出了广泛翻译西洋书籍,让天下人都能学习的观点,同时开工厂、加快机器生产,同时轻商税以广去路,苛重税以遏制洋货销售的一些观点。

    这第一条,郑观应将西洋富国的学说引入国内,这就与翁同龢的观点颇有冲突,他很快引经据典,又大谈了一通国学博大精深,对于西洋之学,他虽然没有直接斥之为奇巧淫技,不过他站在小皇帝的角度,充分分析了西洋之学只是小道,而帝王之学才是大道的论断。

    小皇帝从小熏陶在这个唯我独尊的氛围里,虽然尚未亲政,却也早已深谙帝王之学,听了之后,自然对翁同龢的博学又多几分敬佩,两人相谈良久,小皇帝的思路一转,脱口而出,“老师,我若是年后亲政,还请老师您多引荐一些堪用的人才,咱大清这几年总算是打了些胜仗,没让西洋人小看了去!”

    -->>(第 1/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骗了康熙 某霍格沃茨的魔文教授 不是吧君子也防 活埋大清朝 三国模拟器:这个马谡太稳健了 我在现代留过学 机战:先驱者的归来 大明烟火 红楼琏二爷 说好的文弱谋士,你一人战三英? 谍影:命令与征服 大清要完 我的谍战岁月 大唐腾飞之路 晋末长剑 寒门崛起 蜀汉之庄稼汉 万历明君 北齐怪谈 左舷
最多阅读 民国之文豪崛起 江湖三女侠 北齐怪谈 晋末长剑 万历明君 嬉游花丛 沉溺 机战之无限边境 希腊神话 大汉帝国风云录 大清要完 星海王座 全唐诗 唐朝从当村长开始 世子妃 冰川天女传 办公室潜规则 秘密部队之龙焱 木叶之风暴之主 三国之暴君颜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