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174章:万世之基(三)【二合一】(第 4/4 页)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几日中,甚至有不少大梁府、大理寺、刑部、吏部的官员被天策府缉拿,成为大梁百姓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一件趣事。

    见无法遏制事态,天策府左都尉高括入宫面见魏王赵润,对后者说道:“陛下,臣以为这件事需要早做论断,您若是再不出面,恐事态无法控制。”

    对此,赵弘润笑而不语。

    说实话,他并不是没有看到这些日子在大梁城内的混乱,但他并没有出手干涉的意思。

    原因很简单,因为这场在他看来只是闹剧的混乱,牵动了天下诸子百家学术的心,这件事闹得越大,魏国的名声就越大——这也称得上是文坛盛世嘛!

    “天策府抓的那些人,口头警告后就放了吧。……再等等。”赵弘润笑着说道。

    高括是猜不到这位陛下究竟还要等什么,但既然陛下下令释放,那他就只能照办。

    于是乎当日下午,高括就下令释放了儒法两家的门徒。

    当时,闻讯而来的儒法两家门徒,像迎接英雄一样,将那些被抓到天策府的同伴迎了回去,看得高括大摇其头。

    当然,这两家子弟在离开前,仍不可避免地在天策府府门前又吵了一通。

    大概过了半个月左右,韩国、楚国、齐国、宋郡、尤其是鲁国的文人,纷纷赶到魏国,或为宣扬自己的思想,或为魏国同学派的人站脚助威,这使得大梁变得更加喧闹,街道、茶馆、酒肆,这些地方准能看到不同学派的人在相互辩论、争吵,争地面红耳赤。

    别说什么君子动口不动手,事实上,这些文人在无法说服对方、或者被对方激怒的时候,他们也会动手——当然,他们彼此都绝对不会承认这是斗殴。

    不得不说,这是继卫国游侠大量进入魏国之后,大梁近些年来治安情况最差的一次,以至于到后来就连禁卫军都被惊动,纷纷派驻到大梁的大街小巷,免得那些文人在相互扭打时不分轻重,出现人命官司。

    “差不多火候了……”

    在得知禁卫军以及天策府的禀报后,赵润暗暗点头。

    他此前所以对儒法两家以及其他学派子弟引发的混乱无动于衷,就是希望让这件事变得更加热闹一点,吸引更多魏国的在野人才,甚至是其他国家的人才。

    而如今,各方人才怀揣着自己的思想,或主动或被动地来到魏国,来到名为魏国的一只大碗中。

    赵润的目的达到了。

    至于接下来嘛,那就是掌握火候,将这些人炖成一锅粥。

    当日,赵润在垂拱殿颁布诏令,决定在「国立学塾」的教材中,添加诸子百家的书籍,教化民众。

    此令一出,百家子弟雀跃欢呼,仿佛就跟他们打了胜仗似的。

    看到这一幕,礼部尚书杜宥暗暗摇头:这帮人被陛下卖了还不自知,还以为是陛下迫于他们的恳求而退让。

    不过一想到自己,杜宥又无奈自嘲一笑。

    原来前一阵子,有几位纵横家的子弟来拜访了杜宥,恳请杜宥帮衬纵横家,杜宥当时一口应下了此事。

    是的,就算是清清楚楚看透整件事的背后,其实都是那位年轻的君主在推波助澜,杜宥也得老老实实地、甚至于甘之若饴地,主动爬到碗里去。

    次日,魏王赵润在垂拱殿再次颁布诏令,决定选择四门学派为主修、八门学派为辅修,作为「国立学塾」的教材,总共十二个名额。

    至于这十二个名额究竟给哪些学派,魏王赵润决定由礼部设一场学术间的论道,哪些学派对使国家强大有利,就选择哪些学派,让诸学派的子弟们尽快去整理本门的思想纲要。

    得知此事后,各学派的子弟们也顾不上吵架、打架了,一个个或闭门不出,或与同道商议,需要拿下一个名额,最好是那四门主修之一。

    一旦拿下了名额,他们就是自己学派的英雄,可能后人还会用「子」来尊称他们,流芳千古。

    此诚乃千秋之功、万世之基!

    无论对于这些诸学派的子弟,还是对于魏国来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最近更新 骗了康熙 谍影:命令与征服 我在现代留过学 活埋大清朝 三国模拟器:这个马谡太稳健了 某霍格沃茨的魔文教授 大清要完 晋末长剑 我的谍战岁月 机战:先驱者的归来 不是吧君子也防 大唐腾飞之路 寒门崛起 万历明君 红楼琏二爷 大明烟火 机战之无限边境 说好的文弱谋士,你一人战三英? 蜀汉之庄稼汉 北齐怪谈
最多阅读 诸事皆宜百无禁忌 全世界的醋都被你吃了 江湖三女侠 折尽春风 晋末长剑 穿成反派总裁小情人[娱乐圈] 绝世唐门之黯金圣龙 沉溺 秘密部队之龙焱 万历明君 北齐怪谈 三国之开局诛杀大耳贼 风声 三国:开局抢了蔡文姬 希腊神话 斗罗:从俘获教皇比比东开始 大唐:长乐赖在我家不走了 明末:帝国崛起 斗罗大陆续史莱克七怪成神之路 回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