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1387章:三王起兵【二合一】(第 4/4 页)

    想到这里,庆王弘信非但不敢将这件事传开,还得帮忙遮掩、封锁消息,至少在他攻入大梁,取代太子弘誉把持朝政前,他绝对不希望秦国或者楚国介入这件事。

    当然,写一封信将这件事告诉桓王赵弘宣,这还是没有问题的。

    于是乎,庆王弘信在当日就写了一封书信,派人送到了桓王赵弘宣手中。

    当得知兄长赵弘润在逃离大梁时遇害后,桓王赵弘宣惊怒地满身冒汗,于行军途中怒声骂道:“本王誓杀赵弘誉!”

    随即,桓王赵弘宣便下令诸军急行军。

    尽管庆王赵弘信也好,桓王赵弘宣以及燕王赵弘疆也罢,都没敢将「肃王赵弘润在逃离大梁时遇害」的消息传开,但这件事,还是难免在魏国国内逐渐传开了。

    这也难怪,毕竟「肃王赵润」的身份太特殊了。

    曾几何时,在太子弘誉与庆王弘信两人的相互声讨中,国内的魏人基本上还是站在太子弘誉身边,毕竟在魏国百姓的朴实的观念中,太子弘誉是他们魏国的储君,此人讲的话,当然要比庆王弘信可信地多。

    可如今,太子弘誉害死了肃王赵润,这就足以让魏国大部分的百姓改变原来的态度,齐刷刷地倒向庆王弘信。

    肃王赵润那是谁?那是魏国的英雄!

    是几次拯救魏国于水火,几次挫败了韩国、楚国等强大邻国的魏国英雄,可太子弘誉却害死了这位可敬的殿下,这说明什么?这说明太子弘誉并不像传闻的那样贤明!

    在这个局面下,国内的舆论纷纷倒向庆王弘信,以至于庆王赵弘信、桓王赵弘宣、燕王赵弘疆三人分三路逼近大梁的途中,所经过的县城几乎是望风而降。

    时至洪德二十五年二月中旬,庆王赵弘信率领庆王军率先逼近大梁。

    期间,南梁王赵元佐甩掉了上将军韶虎的魏武军,成功赶上庆王军,与庆王军在梁郡汇合。

    而此时,太子弘誉则命禁卫军、鄢陵军、商水军、游马军,以及他假借魏天子名义从三川调来的五万羯角骑兵,各自驻守在大梁一带。

    眼瞅着一场恶战即将展开。

    而与此同时,被传闻为已经亡故的肃王赵弘润,也早已带着青鸦众秘密潜进了梁郡,关注着这场大战。

    “……启禀殿下,三王的军队已逼近大梁,而大梁方面,亦将诸军部署在城外……”

    听着青鸦众头目鸦五的禀报,赵弘润皱着眉头沉思着。

    在旁,侍妾赵雀纳闷地问道:“殿下,不出面阻止么?”

    据她对自己丈夫的了解,她丈夫是非常不希望魏国发生如此大规模的内战的。

    “还不是时候。”

    赵弘润摇了摇头,惆怅地吐了口气。

    平心而论,倘若没有他离开大梁时所遭遇的来自萧逆的行刺,其实这个时候,他就应该要设法联络鄢陵军、商水军、游马军,尽快动手阻止这场大战了。

    但是那场行刺,让他改变了主意。

    因为他意识到,这场太子弘誉与庆王弘信之间的交锋,表面上看似是这两位王兄为了皇位的战争,但事实上,恐怕这两位王兄,谁也不是这场战争真正的主角——这两人,恐怕都只是棋子而已。

    真正的下棋者,一方恐怕就是萧氏余孽的首领萧鸾,而另外一方,若是赵弘润没有猜错的话,十有八九就是这一年余来,躲在甘露殿里装病的他父皇、魏天子赵元偲。

    除此以外,无论是谁都只是棋盘上的棋子。

    正因为猜到这一点,故而赵弘润不敢轻举妄动。

    他要等萧鸾暴露其真正的目的,相信他的父皇,也在等着此事。

    只是这样一来,这场战争就无法避免了。

    至于庆王弘信能否攻陷大梁,赵弘润还不好猜测。

    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倘若庆王弘信身边有萧鸾的人,那么,太子弘誉的军队部署,恐怕就只是形同虚设而已。

    因为萧鸾也知道,有一条密道,可从城外直通城内的怡王府。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最近更新 骗了康熙 谍影:命令与征服 我在现代留过学 活埋大清朝 三国模拟器:这个马谡太稳健了 某霍格沃茨的魔文教授 大清要完 晋末长剑 我的谍战岁月 机战:先驱者的归来 不是吧君子也防 大唐腾飞之路 寒门崛起 万历明君 红楼琏二爷 大明烟火 机战之无限边境 说好的文弱谋士,你一人战三英? 蜀汉之庄稼汉 北齐怪谈
最多阅读 诸事皆宜百无禁忌 全世界的醋都被你吃了 晋末长剑 江湖三女侠 沉溺 万历明君 折尽春风 穿成反派总裁小情人[娱乐圈] 斗罗大陆续史莱克七怪成神之路 秘密部队之龙焱 北齐怪谈 希腊神话 风声 绝世唐门之黯金圣龙 斗罗:从俘获教皇比比东开始 明末:帝国崛起 大清要完 三国:开局抢了蔡文姬 三国之开局诛杀大耳贼 大汉帝国风云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