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1100章:考举正试(第 1/4 页)

    ps:上一章出现了一个称呼bug,赵弘昭的儿子应该是其外祖父乌元的曾外孙,而不是玄外孙。

    ————以下正文————

    辰时二刻,肃王赵弘润与礼部尚书杜宥联袂出现在夫子庙前,宣布会试之考正式开始,着诸礼部官员开始放考题。

    说实话,赵弘润是不太高兴与礼部尚书杜宥当众站在一起的,倒不是说他对杜宥有什么意见,关键在于杜宥虽然是文官,但长得高,突破了魏人平均八尺左右的身高。而赵弘润嘛,虽说这几年来身高也有显著的提高,但至今为止仍未达到魏人的平均水准,也就跟芈姜不相上下而已。(约一米七三、一米七四。)

    对此,赵弘润归功于这些几年坚持吃大豆,虽然他麾下的部将们始终无法理解这位肃王殿下为何要吃马食。注:大豆,一般指黄豆,古称「菽(shu)」,最早是喂马的主食料之一,后来才慢慢转为民食。

    唯一遗憾的是,尽管身高有了显著提高,但仍未达到魏人的平均水准,尤其他身边一圈的人,除了穆青等少数几个外,几乎都是身高八尺有余(一米八以上)的壮汉,而似六王叔赵元俼、礼部尚书杜宥,更是骨头架子高大接近九尺(约一米九)的美男子,宗卫褚亨更是不必多说,站在那就跟一座铁塔似的,铁铮铮的丈夫(两米余)。注:这里采取肃氏度量,一丈约2.1到2.2米。

    像宗卫褚亨那样的身高,赵弘润这辈子是不指望了,他唯一的心愿就是能达到宗卫们的平均数值,但是算算岁数,赵弘润不由有些心焦。

    在礼部官员放试卷的同时,肃王赵弘润与礼部尚书杜宥分别做了勉励众考子的言,而在赵弘润言的时候,介子鸱远远地看着这位肃王殿下,心中难免有些激动——毕竟那是他决定效忠的对象。

    他仍记忆犹新,当初在四国伐楚战役时期,明明是作为同胞,可巨阳君熊鲤麾下的军队,却夺走了他们的粮食;而明明是敌对国的军队,魏军却拿出了军中的粮食放给他们这些楚民。

    那件事,让介子鸱感受极深。

    如今,当初与他一同远迁魏国的百余万楚民,已在商水邑安家落户,每家每户皆有足以遮风避雨的屋舍与足以充饥的食物,征税亦是刨除余粮后的五成,让诸多的楚民不至于再担心当初上顿不接下顿的窘迫,也不需要担心会有邑君麾下的军队士卒凶暴地踢开屋门,强行抢夺粮食。

    介子鸱必须承认,魏国的大环境比楚国要好得多,国内的贵族不至于将平民逼到民不聊生的地步,但最根本的,介子鸱认为还是在于像肃王赵润这类魏国的大贵族。

    介子鸱很打听过,肃王赵润,作为统率十万魏军的主帅,六年内参与过五场战争,斩获的战后利润比巨阳君熊鲤一生的积蓄还要多,可这位可敬的魏公子,却丝毫没有将那些财富用来享受奢华的意思,毫不吝啬地将其投入到冶造局的展,投入到博浪沙、祥福港、梁鲁渠的建设,亦或是作为对麾下军卒的奖赏,以至于肃王府的正常花费维持,居然还要依靠王府上那位羊舌夫人打理。

    这在介子鸱看来,是非常不可思议的——堂堂肃王赵润,还没有他介子鸱的义兄文少伯有钱,谁敢想象?

    不过这也让介子鸱确信,肃王赵润,是天下难得的仁主。

    辅佐这位仁主,一匡天下、问鼎中原,这正是介子鸱此生的夙愿。

    当然了,在此之前最关键的一步,在于这位肃王殿下必须成为魏国的君主,否则,一切都是空谈。

    “啪嗒。”一名礼部官员将一个信封似的纸袋,轻轻丢到介子鸱面前的案几上。

    终于……

    介子鸱深深吸了口气,暗暗鼓励自己:在这次会试上高中金榜,然后借名次之便,投奔那位肃王殿下。

    鼓励罢自己之后,介子鸱怀着有些兴奋的心情,拆开了那只纸袋,从中抽出好几张纸。

    -->>(第 1/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骗了康熙 谍影:命令与征服 我在现代留过学 活埋大清朝 三国模拟器:这个马谡太稳健了 某霍格沃茨的魔文教授 大清要完 晋末长剑 我的谍战岁月 机战:先驱者的归来 不是吧君子也防 大唐腾飞之路 寒门崛起 万历明君 红楼琏二爷 大明烟火 机战之无限边境 说好的文弱谋士,你一人战三英? 蜀汉之庄稼汉 北齐怪谈
最多阅读 江湖三女侠 苟出一个盛唐 重生之颠覆大宋 大唐驸马爷 斗罗:顶级天赋,开局被小舞告白 明末之藩王崛起 斗罗御兽收服小舞当兔女仆 温柔坠落 孺子帝 潜行者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 九州缥缈录 晋末长剑 斗罗之挂机成神 重生之老子是皇帝 遮天这个霸体太稳健 左舷 三国之蜀汉中兴 大周守藏史 决战第三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