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765章:六月(第 1/3 页)

    《鲁公秘录》,并非是通篇记载着诸般战争兵器的秘典,它还涉及到对矿石类的区分、武器装备的打造甚至是民用器械与水利工具等等,毫不夸张地说,它涉及的领域非常广。

    这也难怪,毕竟《鲁公秘录》始终在修订,鲁国的工匠们时不时地就在先人的基础上修缮、改良,亦或者直接添加新的技术项目,以至于赵弘润当初看到的《鲁公秘录》真品,那些竹册有的陈旧腐朽、有的却崭新如故。

    不过最让赵弘润感到惊喜的,则是因为《鲁公秘录》它不仅仅只是秘录即画着有用器物的图绘更难得的,是无数鲁国的工匠们在那些图绘上的添注、详解与理念的灌输。

    打个比方说,一把剑。

    铜剑是原型,编著年代最悠久的某篇幅中,详细记载着这种铜剑的精确标准与设计初衷。

    剑刃长几尺、宽几寸、厚度多少,重量又以什么标准为最佳,在简简单单一副图绘旁,那些年代久远的鲁国工匠们早已做出了精确的统计,毕竟武器也要考虑使用者鲁国士卒的身体素质。

    然后是对这种铜剑的改良,为何增强这类铜剑的坚固与韧性,在铜矿中掺加几种其他的矿粉,掺多少比例,打造时的火候又控制在什么温度,淬火、回火又怎样处理,等等等等。

    以至于往往一整册的竹册,只有寥寥一两幅设计图绘,其余皆是这种远比金银珠宝更珍贵的记录,用后世的术语说,这叫设计数据,是、研发最重要的东西。

    这是《锻造篇》,而在《山石篇》中,《鲁公秘录》记载了鲁国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所有不同种类矿石,与对这些不同矿石所做过的测试使用。虽然命名的称呼不同,但赵弘润却从其中找到了记忆中某些炼制钢材合金的重要原材料。

    当然,或许这些记录仍不够完善,但相信比起中原其余各国而言,鲁国无疑是走在技术的最前沿。

    不夸张地说,这也是底蕴,是鲁国集无数工匠们所研究出来的工艺技术的底蕴,是魏国纵使有赵弘润在也无法在短时间内追赶超越的底蕴。

    至于《器造篇》,那就更不得了,鲁国的工匠们居然隐隐摸到了某些真理的门槛,粗略地明白了摩擦力、重力等概念虽然那些鲁国工匠们对这类真理所起的名词并不与赵弘润的记忆相符,并且,他们也不能理解这些力的存在基础,因此将这些力归于神祗的规则,亦或是天地间的道理,即本该如此的意思。

    这些珍贵的文献,让赵弘润觉得魏军这半年多来的辛苦与牺牲果真是值得的,因为单凭魏国如今的技术基础自行研究,真不知猴年马月才能赶上鲁国的水准。

    要知道,技术水准可不单单只是打造几辆投石车、改良几辆连**车,不懂原理、只懂得按照图纸打造的工匠,永远无法成为真正的匠师。

    因此,赵弘润回到冶造局后所下达的第一道命令,就是尽快翻译《鲁公秘录》,毕竟《鲁公秘录》内的记录文字,单单鲁国文字就有新、旧好几种,偶尔还参杂着一些齐国的新旧文字,魏国的工匠们要学习这上面的知识,就必须先将其翻译成魏国如今使用的小篆。

    这可是一项不小的工程。

    但是赵弘润丝毫没有代劳的意思。

    平心而论,依他过目不忘的记忆力,记住齐鲁两国的新、旧文字,将其翻译成魏国小篆,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但他并没有那么做。

    因为他觉得,似记忆中某位蜀国丞相那种事必躬亲的方式,只会使部下变得懒散、不求上进。

    -->>(第 1/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骗了康熙 谍影:命令与征服 我在现代留过学 活埋大清朝 三国模拟器:这个马谡太稳健了 某霍格沃茨的魔文教授 大清要完 晋末长剑 我的谍战岁月 机战:先驱者的归来 不是吧君子也防 大唐腾飞之路 寒门崛起 万历明君 红楼琏二爷 大明烟火 机战之无限边境 说好的文弱谋士,你一人战三英? 蜀汉之庄稼汉 北齐怪谈
最多阅读 民国之文豪崛起 史上第一佛修 晋末长剑 末日走私商 全世界的醋都被你吃了 斗罗御兽收服小舞当兔女仆 步步高升 天下枭雄 沉溺 江湖三女侠 穿成反派总裁小情人[娱乐圈] 你们用枪我用弓[电竞] 斗罗之空棍 四合院之我傻柱不做好人 召唤之绝世帝王 苟出一个盛唐 重生之颠覆大宋 秘密部队之龙焱 极品大太监 崛起之第三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