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八百九十五章 退一步开阔天空(第 1/4 页)

    李治自始至终都未说出这一道奏章是谁上的,但是如今看来,也不像是韩艺上的,但大臣们都无暇思考这事,他们更多的是思考的科举,当然,绝大多数人都不是在思考这科举该如何改革,而是在思考兴科举会给他们带来的利弊。因此退朝之后,大臣们都是在议论纷纷。

    如果从中国整个历史上来看,科举的出现,那是必然的,是不可阻挡的,就封建体质而言,要么就是九品中正制,要么你就科举,没有第三个选项。

    但是如今是唐初,科考是隋朝才出现的,大家还都深受九品中正制的影响,因此对于科考,朝中有支持的,也有反对的。

    另外,唐朝的科举制度也是比较合理的,科目很多,而且鼓励大家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诗赋就是需要思想的开放,唐诗的璀璨,跟唐朝的科考也有莫大的关系,直到明朝的八股文,才将科举视为思想禁锢的工具,这其实是一种倒退。

    李治虽然没有就此下以定论,但是他现在摆明要兴科举,要打破士族对于权力中心的垄断,问题是山东士族竟然全部支持科举,再加上民意也是如此,很多大臣也都明白,皇帝现在要改革,科举就是试金石,这是不可阻挡的,他们的思考渐渐从利弊转到如何让科举变得对自己有利。

    其实兴科举,也符合韩艺的利益,因他也想借着科举,将自己的贤者六学发扬光大,没有什么比科举更适合推崇贤者六学了,因此他建议是更改科举的内容

    早朝过后,四大家族的人齐聚王家。

    “看来韩艺已经洞悉了我们的用意。”

    崔义玄面色凝重道。

    王福畴道:“若是考儒、道二经,咱们四大家族全部都占有绝对的优势,若是考策问,这就需要临场发挥了,从而削弱我们四大家族的优势。”

    崔义玄道:“还有就是韩艺希望将他的贤者六学加入科考中,这些可都不是我们家族擅长的。”

    崔义中道:“制科一直不受重视,由他去就是了。”

    “这可不一定。”

    卢秋子道:“如今寒门非常推崇贤者六学,如果广大寒门都重视着制科,说不定还真能它发展起来。”

    崔义玄突然瞧向崔戢刃,道:“戢刃,你怎么不说话,这可是你提出来的。”

    其实那一道奏章,正是崔戢刃上的。

    -->>(第 1/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不是吧君子也防 活埋大清朝 三国模拟器:这个马谡太稳健了 骗了康熙 我在现代留过学 某霍格沃茨的魔文教授 机战:先驱者的归来 大明烟火 红楼琏二爷 说好的文弱谋士,你一人战三英? 谍影:命令与征服 大清要完 我的谍战岁月 大唐腾飞之路 晋末长剑 寒门崛起 蜀汉之庄稼汉 万历明君 北齐怪谈 左舷
最多阅读 民国之文豪崛起 江湖三女侠 北齐怪谈 晋末长剑 万历明君 嬉游花丛 沉溺 机战之无限边境 希腊神话 大汉帝国风云录 大清要完 星海王座 全唐诗 唐朝从当村长开始 世子妃 冰川天女传 办公室潜规则 秘密部队之龙焱 木叶之风暴之主 三国之暴君颜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