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一章 同年(第 3/4 页)
我低声安抚到。
“这种招待会都办了无数届了,都是些同年和低阶校友什么的而已”
虽然说是这么说,但是时隔多年之后,我未想还有这么一天重返这里的机会,因此坐着马车穿城过巷,最终站在与洛都京师大学堂同名的春明门前的时候,还是颇有些百感交集的心情。
巨大的牌楼之下,车马都不得进入,而是被导流向两侧,因为这是是梁公手书的题榜所在,比当今天子和幕府当主的题字,更加具有某种权威性,哪怕是当朝的宰辅或是宗室,也不能例外。
因此,在此之前已经有陆陆续续的,熟悉或者不熟悉的人拿着凭帖,三五成群或是孤身一人的,就这么步行着穿过偌大的内广场和花圃,走了进去,
作为京师大学堂中,最大最眼的地标志建筑,当属用了数万人工和匠师和当时最新的建筑技法和材料,才营造出来高大宏伟的式建筑—京学大礼堂。
此刻,也迎一年到头难得开放的日子,每一个见到他的人,都会为高耸而旷达到不可思议的内部穹顶,和粗大到巨型的成排廊柱,而或称奇或敬畏或赞叹不已
因为如此高的建筑,竟然只有一层,据说其中采用了泰西和大秦的建筑技法,用木模浇筑灰浆叠砖为柱体,外拼贴以南诏、安东、西域特产的色彩斑斓的云纹石,用阴文明线的刻成各种历史典故的雕饰,看起来华美异常有浑然一体,几乎象是用一整根石料雕琢出来
哪怕在阴天,透过各种斜开的雕花气窗和华美的装饰口,依旧可以维持足够的采光,而晴明日,可以看到各种金色的光柱,将室内照耀的熠熠生辉
现在,各院诸科的学子毕业礼后庆典和老校友的联谊招待年会,也在这里举行,济济一堂的老面孔和生面孔,足有上千号人。
我也算是第一次来这里,因为只有完成五年到七年科班正途的生员,才能站在这里举行集体的典仪,但却已经无数次听说过关于这里的各种传闻和故事
我心情复杂的如此思绪着,穿过高耸的柱廊和卷顶,交寄了个人物品,踏进了正堂,霎那间迎面扑卷而来的声浪和热气,展现在我面前的是一个极为宽敞的空间。
各种丰盛的菜肴和酒水,由身着统一制服的低级生员们,象流水一样的呈送进来,迅填满那些长条案上,一个又一个诞生的空白。
当然大多数人,就借着这个机会,偷个闲暇,好好观赏这个除了毕业礼等极少数情形难得开放的场所。
或者于脆就躲在角落里,难得开怀的大吃大嚼算被师长、前辈撞见了,也就宽容的笑笑而已因为这是一年少数几次开放禁酒等修身节律的时刻
这种自斟自饮的酒会,还是来自数百年前梁公首创的,但然后很快变成风靡一时的时尚,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