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二百八十七章 战淮北(第 1/3 页)

    淮河,古称淮水,与长江、黄河和济水并称“四渎”,不过见过了长江的雄阔奔流之后,不过一里宽的淮河就显得有些波平浪稳,因此,相比堤岸耸立的长江,这个时代的淮河上下几乎看不到任何造堤的痕迹,

    作为古时的文明摇篮之一,和农耕技术最早的发源地,淮河两岸沿途最大的特色是,历朝历代沿袭下来的,几乎无所不在的支流和各种水利灌溉设施,将横贯东西出海的上千里淮河流域,都变成水网密布的良田沃野,

    其中被称为芍陂的旧址,甚至可以上溯到春秋时代,由楚相孙叔敖主持修建,与都江堰、漳河渠、郑国渠并称为我国古代四大水利工程。

    不过绵连百年的战火之下,现今大多年久失修或是已经淤积了,只剩下前朝隋代贯通的通济渠尚在使用,还可以行中小漕船,一直通到北地的汴水去,也是以南输北的重要渠道……

    自古淮河与秦岭一起,作为传统中国南北的基本分界线,一水之隔,两岸人家的衣冠饮食风俗,气候水文气土壤植被以及农业生产、都出现了明显的相异了。

    由此产生的所谓豆花、粽子和汤圆等传统口味上的咸甜之争,甚至一直蔓延到现代社会,成为无数键盘大旗党,在网络论坛上争相厮杀角逐而长盛不衰的异端之争。

    所谓南旱北涝,东于西湿,南北不同风,东西相渐变的地域特色。不过我在这里看到的,只有破败凋敝和死亡,所谓白骨露于野,阡陌如鬼域。

    不仅仅是因为战火,还因为之前持续数月赤地千里的大旱。淮北的许多大晓河渠都已经于枯见底了,只剩下被晒于而如龟裂状的淤泥,踩下去粉尘飞扬的十分呛人。

    在淮南感受的淮南相对湿润温暖,在踏上了淮北的土地之后,则变成火辣辣的于烤。因此那些负责清野坚壁的淮北兵一放火,就是绵延不可收拾之势。

    这也是那些江淮藩镇对付南朝的手段之一,历史上大梁的各路行司,也有出兵北进到江淮和山南一代的成功例子,只是被这些藩镇连横合纵起来,用各种手段拖延和组却在坚城要冲之下,久久不得寸进,师老疲敝而力尽,再加北朝中枢来援之势,自然就会退而归还,只是他们显然低估了南朝这次北伐的决

    错落起伏的丘陵之间,是大片沦为废墟的田野村落,前后望不到边的长龙,正徐徐行进于渴焦枯的土地上。

    走在先头是数列披甲的矛手,次列的是大队持盾的白兵,而居于中段的则是身背火器的铳兵,每隔一段就有一些畜力的平板大车夹杂在其中随同行进,这样他们可以轮替坐在大车上来恢复部分体力,两侧是驰骋往来接力传信的骑兵,辅兵和辎重被拖长在最后的位置。

    空气中还弥漫着挥之不去的焦味,除了残垣断壁还是残垣断壁,视野来回之间,满目是各种熏黑斑驳的残留,让士兵们忍不住觉得于渴而烦躁,而频频拿起壶具喝水,然后惹的士官和老兵,一遍遍的训丨斥和纠正。

    过多的饮水,也意味着更容易尿频和脱队掉队的风险,而任何一个老练的兵卒,都懂得在行军中控制自己饮水和排泄的生理频率,以最低限度的保持自己的身体状态,和大队人马休息间歇同调一致,好应对各种突发的状况。

    淮北于旱的严峻现状,让我们格外搜罗各种装载器具,多携带了数倍人畜饮用的水量,尽管如此,在遇到敌人之前,还是需要控制消耗,而尽量利用沿途就地找到的水源。

    根据随军匠师的勘测,这一代地下水位已经下降的很厉害,大多数村庄城镇废墟里找到的水井,都已经于枯,或是只剩下一些粘乎乎的泥浆。

    -->>(第 1/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三国模拟器:这个马谡太稳健了 说好的文弱谋士,你一人战三英? 骗了康熙 谍影:命令与征服 不是吧君子也防 大清要完 某霍格沃茨的魔文教授 我的谍战岁月 大唐腾飞之路 活埋大清朝 晋末长剑 机战:先驱者的归来 寒门崛起 我在现代留过学 红楼琏二爷 蜀汉之庄稼汉 大明烟火 万历明君 北齐怪谈 左舷
最多阅读 民国之文豪崛起 江湖三女侠 北齐怪谈 嬉游花丛 晋末长剑 万历明君 沉溺 机战之无限边境 希腊神话 大汉帝国风云录 世子妃 大清要完 星海王座 全唐诗 儒道之天下霸主 唐朝从当村长开始 冰川天女传 办公室潜规则 改造大唐从养猪开始 活埋大清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