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二百五十三章 内详(第 1/2 页)

    作为结好的汇报的预期,籍着这个场合,刘延庆也将他家老头子暂居在家时,一些关于新军的看法和分析,传话给我。

    在如今朝野舆情中,就算是占据上风和主流舆情的主战派和北伐党人,亦是分为徐图派,急进派和中兼派三类,

    徐图派,以延边的地方实力派为主,主张在准备最充分风险最小的情况下,对岭外之土进行侵蚀渐并的策略,通过扶持和分化,逐一纳入版图;

    而急进派则以北人党中的将门和军中少壮为主,主张全力以赴,选拔精锐组成一支强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举将江南之地那些并不齐心,或是三心两意,首鼠两端的镇守、守臣们,彻底击溃打垮。然后再海路配合之下,夺据要点数路齐发打过江去。当然相对产生的风险和功绩也足够大。

    而中兼派则是某种两不靠,反而人数是最多的,既不主张慢慢的侵并,也不赞成毫无保留的全力出击,而是主张多点多地同时发动局部战役,然后积小胜为大成果,步步为营消化一地的财富人口之后,才重新发动下一轮的攻势。

    这个方案看起来很周全,而且兼顾了延边诸路行司的利益和态度,相似的级别和层次之下,这些封疆大吏,或许私心上没有人愿意给别人做陪衬或是嫁衣的,但是实行过程中过于复杂和琐碎,需要来自中枢强大的协调能力,才能保证各方的基本齐心协力和正常进行,因为涉及环节多,变数也更多。

    属于哪种看起来很美,但是实行起来,颇为繁复的类型,但是据我所知,上层似乎更见倾向于中兼派的意见,因为这个方案只要稍加调整和修饰,简直就是为监国的上柱国量身打造的。

    北伐这种开国以来少有的大业和荣耀,又舍他取谁呢,哪怕是挂个名在后方遥领。

    不过这些都是纸上谈兵的计划和预期而已,到时候还不知道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和情况呢,要知道北伐大业开国以来几乎没有一年不在喊,而两学之中,一次为课题而编制的各种方略文书,也堪称汗牛充栋,数以库房计。

    而直道现今,才在内外大势的合力推动下,变成明确的意向。

    作为模范新军才是这种内在意志,最实在的体现,虽然名义上编练这支模范新军,是作为畿内的机动力量,但是实质上,还是为了北伐大业做预备的。

    不然仅仅按照前锋部的配备,就足以满足畿内日常的守御需要,又何必按照兵种配备齐全,搞出五部两翼这种功能完备,充满战地色彩的编制来。

    只要配备齐全磨合完毕,再配以合适的指挥机关,放出去也几乎抵得上一路大军,正好作为监国直接指挥的先遣序列。

    这种针对性和适应面也比较广的精于编成,因为北伐初期主要面对的是北朝旗下的各路军镇。

    北朝的军镇林立,但是也分为三六九等的不同类型,基本可以分作几大类

    第一类为河(西)朔(方)型军镇,也就是传统的西军体系之内,如凤翔、那宁、郏坊、泾原、振武、天德、银夏、灵武诸镇,

    所谓听宣不听调,只在名义上服从洛都朝廷,官吏军民财赋皆自行处断,定期还要用官职爵位和其他封赏来安抚之的典型藩镇。

    因为地处盛产健儿和良马,在这些藩镇之内,事实上是由大大小小的将门和武人团体构成某种金字塔,然后对内恩怨纠缠相互争斗攻伐又一致排外,朝廷只能扮演某种调停和追授的角色。

    第二类为防边型军镇,如泾阳、大同、卢龙、云中、松漠、剑北,汉中诸镇,主要防的是那些安东、塞北、南平之地那些不认同洛都正统的,外疆封藩诸侯和他们的附庸部族的进袭。

    因为这些地方大多数土地贫瘠,人烟稀少,在这里藩镇不像河朔那样富饶可以自给,军饷自然耗费大,只能靠洛都朝廷中枢拨给接济,因此相对服从洛都的号令一些。

    -->>(第 1/2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骗了康熙 三国模拟器:这个马谡太稳健了 谍影:命令与征服 不是吧君子也防 大清要完 某霍格沃茨的魔文教授 我的谍战岁月 大唐腾飞之路 活埋大清朝 晋末长剑 机战:先驱者的归来 说好的文弱谋士,你一人战三英? 寒门崛起 我在现代留过学 红楼琏二爷 蜀汉之庄稼汉 大明烟火 万历明君 北齐怪谈 左舷
最多阅读 民国之文豪崛起 江湖三女侠 北齐怪谈 嬉游花丛 晋末长剑 万历明君 沉溺 机战之无限边境 希腊神话 大汉帝国风云录 世子妃 大清要完 星海王座 全唐诗 儒道之天下霸主 唐朝从当村长开始 冰川天女传 办公室潜规则 改造大唐从养猪开始 活埋大清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