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三百四十章 挖角和折转(第 1/3 页)

    宋州也算是古城了,上古时代分别称亳、宋国、梁国,一度是商朝时商王帝乙长子、纣王的庶兄微子的封地,到了隋始置为宋州,治睢阳(既今河南省商丘市),唐代置睢阳郡后改称宋城。

    也就是另一个正常时空,大名鼎鼎的睢阳保卫战的发生地,一代名臣真源县县令张巡,就是在这里聚义兵抗击安史叛军,在内无粮草,外无援兵的情况下死守睢阳数载,屡屡大败安史叛军,杀伤敌军数万,血战以保障江、淮财赋重地,然后在贺兰进明等各路友军始终坐望的情况下,最终仅余饿的骨瘦如柴数百人时,方才城破而死。

    期间发生了许多“草人借箭”“城外奇袭”“诈降退敌”等可歌可泣的典故,最著名也最具争议的莫过于“杀妾以食军民”的故事。正是因为考虑到这个段子和兆头有些不好,打宋州前我才格外把苏苏给送走了,防止触发某些历史事件和成就。

    而在这个时空,那位穿越者前辈,显然出手于预了这位英烈级人物的命运,包括从河北亲自带兵南下救援,因此这位张中丞,最后没死在睢阳,反而以忠烈义勇之名在朝中青云直上,从军镇使做到节副、节帅、大都督,最终出将入相登阁为枢密使,成为梁公龙武系的重要政治盟友。

    而乙未之乱中,对于京畿梁氏倒台居中出了大力,事后又悔恨自杀的枢密副使张旬,便是出自其后人。期间时势迁变,可谓是令人稀嘘啊。

    话说回来,承光中兴之后,继立李唐大统的洛都朝廷,就在宋州置归德军,以刺史兼任军使,为河南屏藩之一。然后在后来洛都之变中,归德军因为站队的表现不佳,而差点被撤废掉,直到大梁北伐之后,作为参加徐州会战的外援,归德军大部在涌桥一战几乎全数覆灭,自此名存实亡。

    宋城,我回忆着这些种种,一边装作聚精会神的,正在逐一听取他们的抱怨,没错,就是抱怨,来自各地驻军的抱怨、可谓是反响如潮,都是在管理地方上遇到的困境和难题。

    毕竟,让这些三五大粗习惯拿刀砍人的军将们,去做那些拿笔杆子和书贴的官员文吏擅长的事情,委实有些勉为其难,没有些反响才怪呢。

    不过,把他们放到各地去秋收筹粮,也是某种政务雏形上的考验和锻炼,主要是为了将来治理地盘的需要,能够发掘出既能够领军又有治政潜力的人选。因此没有过多的指导和限定,只是派出些许擅长基本统计和书写记录的见习虞侯,作为当地的辅理。

    而是在有所限制和尽量避免使用军队作为暴力机器的前提下,让他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临机应变的想象力,来尽可能的完成任务。

    根据底下士兵委员会的反馈,手段比较聪明的,直接采取军管编户套用过去,然后按照人头支派需要;

    稳妥一点的就是按部就帮,本军对待破城后的老办法,把当地有所威望和影响的头面人物,强行从家里召集起来,然后给他们布置任务,直到完成才能放回去。

    比较粗暴的就是事先打听好谁的家业最大,然后直接上门讨要分派,派兵住在对方家中,就地督促整个进程。

    虽然有一些反抗、冲突和死伤,但是都在可以接受的范畴内,没有过多的滥施武力,也没有敢肆意扩大清算范围

    然后,底下反应最多的还是部队扩编后的连锁反应,之前是老抱怨人手缺乏,总觉得各种不够用。

    但是现在却是普遍在抱怨部队扩张的太快,因为按照现有相对成熟的操条和制度,培养合格的士兵和基层骨干,是需要相应的投入和时间,才能有所见效的,具体的人手就那么多,一摊薄开来,很多东西都没法跟上了。

    负责标兵团的穆隆主要反应是,通过标兵团培养出来的士官,周期颇长而数量都相当有限,这段时间被抽人换血的太厉害,已经影响到日常的运作了。

    而作为总训丨官的韩良臣,也难得表示出某种异议来,教导队的任务过于繁重,又是带队出外清剿,又是对内整训,实在有些疲于奔命不敷所用了。

    主要是军官和士官的培养,已经有些跟不上了,而部队的战斗力水准,很大一部分就是靠这些有经验的基层骨干和中坚力量。

    -->>(第 1/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机战:先驱者的归来 骗了康熙 三国模拟器:这个马谡太稳健了 活埋大清朝 大明烟火 红楼琏二爷 说好的文弱谋士,你一人战三英? 谍影:命令与征服 不是吧君子也防 大清要完 某霍格沃茨的魔文教授 我的谍战岁月 大唐腾飞之路 晋末长剑 寒门崛起 我在现代留过学 蜀汉之庄稼汉 万历明君 北齐怪谈 左舷
最多阅读 民国之文豪崛起 江湖三女侠 北齐怪谈 嬉游花丛 晋末长剑 万历明君 沉溺 机战之无限边境 希腊神话 大汉帝国风云录 世子妃 大清要完 星海王座 全唐诗 儒道之天下霸主 唐朝从当村长开始 冰川天女传 办公室潜规则 改造大唐从养猪开始 活埋大清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