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782章 舍得(第 4/4 页)

    还有,各库房与行务库房的成本,各行务的官吏薪酬,但那只能算在银行司运行上,与行交子无关。

    按理第一年成本会更高些,为何呢,工人不熟悉,度慢增加了人力成本,有的人手笨拙,增加了残次品,但是今年出现了一个意外。

    丝料来源地是五个地区。

    用料最多的无疑是广丝,非是棉花对广丝产生了冲击,相反,王巨在广南时,就有意教导许多蛮人与汉人,在丘陵上广植桑树,推广养蚕业。第一是广南西路丘陵地形多,棉花收入再高,能载到丘陵上?载了也没有什么产量!其次棉花因为种植面积越来越多,它的价格同样也会猛烈下跌。第三,那时彼岸航海规模已经很大了,可以顺着郁水各个支流,将丝帛运到广州,由船队带到海外销售。

    桑树一般三年后就可以正式收获了,现在已经收获了,许多百姓还刻意称呼它为少保桑,用此纪念王巨的功德。

    但离京城太远了,当地各个有声望的商人又不大清楚这个银行究竟是什么,不仅让他们买丝料,还要让他们出金子银子,因此不是很乐意,外地的商贾又不熟悉当地情况,所以在这一片地区丝料收购很不理想。

    再到蜀丝,蜀丝同样错过了时季,多织成布匹交纳税赋了,有,有许多是从荆湖南路运来的成品布帛。

    不过其他三种丝料要稍稍好一点,虽然朔丝与胶丝更加错过了时季,离京城近哪,而且用量也不大。

    王巨面对这情况,最后做了修改,太祖交与太宗交各自是一千六百万贯,真宗交是五十万贯,仁宗交是八十万贯,英宗交是五十万贯。可能这个数量还会做最后的修改,不过大约就是这样了。

    以大交为主,无疑会产生大量盈利,虽然今年磕磕碰碰的,仅是行这五千万贯交子,就可以盈利在一千五百万贯以上。

    到明年,行数量达到一亿五千万贯,可能近盈利达到近四千万贯,就是将私人的分红拿去,朝廷获利也不止三千万贯。

    所以呢,王巨大把地撒着钱,不会给朝廷的财政带来严重的透支。

    只是张方平连王巨的好心都拒绝了,王巨就不会对张方平讲这个内幕了。

    然而也不能说王巨赚了这些交子钱,难道那些金银没有利息了?或者说,将这种绢交由私人制造,可能成本会远在面值之上。

    有了这个隐形收入,王巨抽出一千万贯用于泾原路备战,还能出现什么问题吗?但还真出现问题了,因为南方已经在开火

    现在王巨还不知道,所以又说:“至于后年那场会战,后年银行司已经正式运行了,商税也会激增了,又何必担心财政问题?”

    “这样就没有问题了不过这个绢交之盈利,也要分给那些私商?”

    “朝廷说以一亿两银子为本金,其中相当于两千万两的金银由私人募出,但实际呢,即便六年后,朝廷也未必能凑出相当于八千万两银子的金银,除非彼岸出现奇迹,但彼岸商贾们当真不顾彼岸百姓的死活?况且还要拨出一些金银,打压囤积居奇的商贾。因此六年后,彼岸的,与朝廷的,能凑出相当于七千两银子的金银,就算是圆满完成任务了。朝廷出得少,而且出得慢。私人出得多,又出得快。虽然说私人是沾了朝廷的便宜,至少朝廷的权利与信誉与国家机器的运转就是一个无形的巨大成本,不过如果分得不公,他们也不开心。”

    王巨还有一句没有说,这些商贾不是真的商贾,有许多就是权贵,甚至许多权贵不派出代理人,直接就自己出面了,还找到王巨询问详细,分得不公,他们服气吗?就更不用说起到拉拢分化的作用了。

    因此银行司将交子印制出来,除了放丝料成本,工人成本,以及其他的成本,余下的一起调往三司,放薪酬了。但这个账面得做出来,该是银行司所赚的,必须算个清楚,银行司赚的,由三司支配了,属于个人那部分分红,得留下来进行分红。

    “舍得,有舍才有得,虽然商贾拿走了一部分利润,但有这些商贾在,与没有这些商贾在,那是两样的。就象现在的绢交行,未来随着工匠织女越来越熟练,成本也会越来越低。不过是我与张天觉监督执行着,如果不是我们在,那又说不定演变成什么了。”

    “不过质夫兄,这些就勿要你担心了,其实西夏不可怕,只要君朝廷不那么掣肘,西夏早晚必平定之。可怕的还是内部洛阳。”(未完待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最近更新 活埋大清朝 骗了康熙 大清要完 某霍格沃茨的魔文教授 三国模拟器:这个马谡太稳健了 不是吧君子也防 说好的文弱谋士,你一人战三英? 我在现代留过学 万历明君 我的谍战岁月 晋末长剑 红楼琏二爷 谍影:命令与征服 寒门崛起 机战:先驱者的归来 大明烟火 大唐腾飞之路 北齐怪谈 蜀汉之庄稼汉 左舷
最多阅读 民国之文豪崛起 江湖三女侠 穿成反派总裁小情人[娱乐圈] 北齐怪谈 晋末长剑 希腊神话 三国模拟器:这个马谡太稳健了 秘密部队之龙焱 万历明君 机战之无限边境 沉溺 冰川天女传 全唐诗 大清要完 星海王座 不是吧君子也防 世子妃 办公室潜规则 大汉帝国风云录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