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1章 降(第 3/4 页)
韩缜答道:“陛下,积石军的兵力已经接近通津堡,如没有意外,现在估计快到达了达南城,种谊也带着部分兵力逼迫临松堡,这两路兵马基本能在三天内抵达平西堡。”
“朕问的是王文郁的大军!”赵顼打断了韩缜的话,这两支军队,早就安排好了,实际他们还能以更快速度到达平西堡,之所以没有到达,是有意给王文郁时间,否则几万宋军陆续到达,阿里骨又拿不下平西堡,后方王文郁的宋军又来袭击,阿里骨必然只能会撤兵,一旦阿里骨撤兵,王文郁如何能拿下猫牛城!最最关健的一步安排全白废了。
关于这一条,王巨已经在一个多月前的奏章上写过,何须再说!
甚至银州那边暂时都不是太重要,重要的就是王文郁这支宋军,以及猫牛城。
“陛下,王文郁已经派姚雄与苗履前去攻打猫牛城,但暂时还没有消息传来。”
君臣正说着话,外面小黄门匆匆进来,说道:“枢密送来捷报,我军已经拿下猫牛城。”
“捷报送上,”赵顼欣喜地说。
王巨都在奏报里写得那么清楚了,赵顼对军事再不懂,也知道拿下猫牛城的意义。
奏报是姚雄写的,武将嘛,几乎是大白话了(且看王厚的奏报:臣近得弟端书,近往湟州措置招纳,称宗哥城首领结毡将文字遣亲弟结菊来归顺,候大军到,开城门迎降,及乞心白旗。又廓州蕃僧欲候大军到献酒……几乎与白话文差不多了,它还是经过加工的),王文郁为了让朝廷尽快得到消息。也没有让幕僚加工。便直接用快骑送向京城。
赵顼迅速将奏报看完。说了一句:“王卿无忧矣。”
猫牛城失守,阿里骨整个后方畅开大门,王文郁要怎么捅就怎么捅,阿里骨必然只好回军了。实际就是撤军回去,也会迅速迎来灭亡的命运。最少王巨能够平安了。
但赵顼想错了。
阿里骨早就得到猫牛城失守的消息,他讶然许久,道:“这么快?”
可这时王光祖与郭景修也开始分兵,王光祖亲自率领着一万兵马顺着乳酪河北上。与胜铎谷的吐蕃大军隔河相望。苏南党征的主力军队又被郭景修拖在了渴驴岭。
阿里骨逼得没有办法,还要瞒着仁多保忠,于是以调运粮草的名义,分出五千兵马撤向后方,但这时阿里骨发生了一个致命的判断错误,他以为王文郁会用兵宗哥城。
事实原来计划中,王巨是让王文郁出兵宗哥城的,但王巨也补充了一句,如果阿里骨后方兵力确实很空虚,也可以用兵青唐城。于是王文郁选择了青唐城……等到阿里骨接到王文郁军马出动方向时。他所调向后方的兵力已经渡过湟水,并且要命的还有一天多时间差。也就是阿里骨让三军转向时,宋军早就到了青唐城下,说不定已拿下青唐城。
看着五千兵马远去,阿里骨忽然做了一个疯狂的举动,下令余下三军加强攻城力度,畏敌者斩!
其实就是说给仁多保忠听的,实际阿里骨真误会了仁多保忠,按照梁乙逋的命令,这一战仁多保忠带着三军兵马是捞便宜为主,作战为辅,但仁多保忠想报父仇,从开始,就暗中主动配合着阿里骨。
当然,打到最后,拖了那么久还没有拿下平西堡,远方又传来消息,说是溪巴温已经被宋军生擒活捉,这时不配合不行了。
可关健仁多保忠所带来的五万将士表现很不给力。
但阿里骨此举也不是算是疯狂,如果在这几天内,将平西堡攻克,一切还能来不及。
可只要他撤兵后方,也不用撤军后方,只要军中知道猫牛城失守的消息,仁多保忠必然带着夏军立即逃亡,而自己的部下,多半同样人心离散,甚至自己儿就散了,等待他的是什么命运?
因此前面猫牛城失守,后面平西堡攻防战变得更加惨烈。
…………
少年时王巨曾随二叔狩猎,然后随全二长子学拳术,这是为了健身的。不过因此青年时代,王巨在大顺城战场上,能勉强算是一个合格的都头了,指武艺能与一般都头相仿佛。
但到了庆州战役后,他渐渐位高权重,不可能亲自冲锋陷阵了。
因此箭术越来越差,明明城下敌人密密麻麻的,他连射了七箭,才射中一名敌人。
王巨有些羞愧地放下弓箭,在垛墙后喘了一口粗气,但是周围宋军将士一起欢呼起来。
惨烈的平西堡攻防战整整进行了三十三天,此举虽然冒险,但王巨也不是没有一点准备。
首先就是这个堡的面积,不能太小了,毕竟在安顿几千兵马,还要扼守着这个山口,但也不能太大。
其实大城大寨有大城大寨的优点,也有它们的缺点,小堡小寨有它们的缺点,但也有它们的优点。大城大寨可以进驻更多兵力,储藏更多物资,敌人想团团围困十分困难,而且就是在城寨里,也能打出多种战术,不过缺点就是必须要派驻许多兵力,才能发挥它的作用。
小堡小寨缺点太多了,但优点就是如果坚固,不缺乏粮食水源,它只要少许兵力,就可以坚守住。
所以王巨才修了一个中型堡砦,而且时间上也来不及修建大堡砦了。
还有王巨又带来大量火炮,逼得两国联军驻营于几里开外,这样等于延长了敌人每次进攻的时间,降低了敌人攻城的效率。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