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7章 纸老虎(下)(第 3/4 页)
如果敛财,王巨前几年心血全白废了,即便是敛财,也未必能满足前线的需求。
王巨笑了一笑,将他与赵顼所说的主意又说了一遍,道:“此法不可常取,但暂时可以救急。”
“咦,这倒是一个妙策。”蔡确击掌道,就是稍稍透支一下未来,能将西夏与吐蕃解决掉了,那又有何妨,他愣了愣又说道:“这个银行司妙用可不小啊。”
“当然了,但也不能将它当成万灵妙药。”
“那是,这样我就放心了。”
“还有,除了这个举措,还有彼岸的铜,我再劝说了一下,看看彼岸商贾能否再提前捐助一些金银出来。”
“扩印交子?”
“暂时还未到扩印交子之时,张商英曾去过我家,我略略问了问银行司以及全国金银的情况,虽然全国金银价越来越接近,不过仍在上涨当中。所以这批金银将作为钱帛,继续流通民间。”
其实王巨从彼岸弄来不少金银,但这些金银大多放在银行司做本金了,又因为这两年王巨的推动,一些百姓变得更富裕,对金银的需求无疑在增加中。实际不仅王巨多彼岸弄来了金银,岭南也发现了几处银矿,因此总体上银价基本是稳住的,主要是就是金价继续在上涨着。
史上两宋时,每两黄金涨到了六七万文,银子也涨到了四五千文,不过那是金人的勒索,要宋朝上交一千万锭金,两千万锭银,一锭就是五十两,将宋朝所有金银一起抄出来,也凑不出这个数字。
因此不作常例,但史上越往后去,金银价越高。虽然史上的宋朝是一个软弱的宋朝,但不得不承认宋朝有钱人真的很多……
所以这笔金银,继续投入到市场当中,这样才能稳住绢交,才不会引起百姓兑现。
但这批金银是有限的,毕竟彼岸也要发展,而且贸易又因为那个三千万,同样透支了未来。接下来几年贸易所带来的利润会大幅度下降了。
这个王巨就不说了。
蔡确又道:“契丹使者已经到了京城。”
“哦?”
“他们带来了辽国皇帝的国书,辽国皇帝语气在国书上语气很强硬,要求我宋朝顾全三国之好,三军从横山撤退,并且将战俘交还给西夏。”
“呵呵,”王巨又呵呵了。
还不说,如果不是王巨回到京城述职,凭借辽国这封恫吓国书,准会又吓倒一部分大臣。
王巨笑完后。说道:“蔡公,放心吧,由我来对付他们。”
“那是最好不过,”蔡确道。但他心里在想,强人还得强人来磨!
初六就到了。
来的辽使是辽国宁昌军节度使耶律拱辰,客省使、海州防御使韩懿,一般都是这种中高级官员作为使者相互往来,比如宋朝派往辽国的使者多是御史。知制诰,翰林学士,起居舍人,或者群牧使这样的官员,并没有什么特别。
王巨也进了殿,他虽离开相位,身上挂着的职官阶官可不低,不亚于蔡确,因此是坐在最前面的数人之一。
韩懿惊讶地看着王巨:“王公,你怎么也在京城?”
“你认识某?”王巨漠然地问。
韩懿心中发苦。俺们皇上都将你的画像挂在南京皇宫里了,岂能不认识?
王巨又说道:“某是陛下召回京述职,况且我朝是流官制度,今天能让臣去陕西,明年也能让臣回三省,后天还能让臣去河北,你不知道吗?”
韩懿晕,你这个杀星去河北干嘛?
但王巨坐镇这里,两个辽使马上就老实了许多,先是恭贺赵顼元旦。然后耶律拱辰说道:“陛下,听闻贵国用兵西夏,我朝陛下带言,仁宗之时。四十二年不识兵戈,传为佳话,为何不放过西夏,三国休战交好?”
这样说,比国书上的话要委婉多了。
王巨说道:“这一切,皆是某发起的。由某来代替陛下回答你们天子吧。”
“某想说几件事,首先某对你们辽国不恶,甚至多次说过,不到万不得己之时,不提再提什么燕云十六州,陛下可以做证,还有这么多群臣也可以做证。”
赵顼额了一下头。
王巨是说过类似的话,虽然赵顼略有些不服气,但王巨说得也不是没有道理,收复两国后,得要消化,而且两国一是蕃国,一是羌国,消化起来更慢,消化过后,还要治理黄河,这样一耽搁,十几年时光下去了。当然,那时候也许宋朝更强大,但在这十几年内,不要再提什么燕云十六州了,否则弄不好成了画蛇添足之举。
王巨又说道:“并且为何我提出,要将杂粮种子交给你们契丹,还让你们契丹派一些老农过来学习这些杂粮的种植方法,因为只有这样,你们契丹百姓才会衣食无忧,百姓个个吃饱了,也就没有人不顾你们契丹陛下的诏令,强行越境来打草谷,这样两国关系才能稳固,共同富裕。如果我对你们契丹抱有敌意,万万不会这么做的。”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