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789章 宿命之佣(第 3/4 页)

    如明朝中前期金银还是很紧张的,随着倭国白银大量流入到明朝,明朝这才将银子当成正式的货币,随着到了明末,银价就普遍下跌了。

    这还是民间流通过来的,但现在呢,等于两个国家(宋朝与彼岸)几乎发动国家机器从倭国弄银子过来,并且是暴力式的开采,因此银子回流到宋朝的速度更快。

    就象这几年,彼岸每年从倭国得到银子数量在迅速增加中,这只是彼岸,还有一部分杭州与密州其他的海商,每年同样从倭国得到部分白银,虽未入银行司,却流通到民间了。

    “用绢交调节。”一名行务使答道。

    “如果是短时间的下跌,是可以调节,而且也是我说的。但金银正式下跌怎么办?并且未必是同时下跌,如果银子下跌,金子上涨怎么办?或者就是同时下跌,但是正式下跌,想要调节。只能继续发行大量绢交。然而那个结果就是,绢交的数量远远超出货币的流通需求,最后连带着绢交本身价值严重贬值,物价则会大幅度的上涨。”

    “所以。我请诸位来京,说的就是这件事。绢交是货币,而金银只是准货币,另一面则是商品,包括铜币。正因为铜币是商品。所以它的价值一直不稳定,具体的表现就是贯,起初我朝一贯大约有八百多文,九百多文,太宗时看到铜币不足了,因此定为七百七十文,但实际因为江南与江北产铜量不一,各地经济情况不一,有的地区一贯是八百多文,有的地区是四百八十文。太宗对此无能为力。只好下诏,各州私用则各随其俗,成了一笔糊涂账。这是太宗时,那时还不严重,现在我朝是全国性的缺乏铜币!”

    然而大伙还没有听明白。

    王巨只好继续解释:“但这样是不行的,因此我将新贯定性为一贯就是一千钱,但这个贯不是铜钱的贯,而是绢交的贯。不过这几者区别就是,绢交以后永远是货币,通过货币数量来调控物价。而非是商品。至于金银铜则是补充货币,包括铜币也沦为准货币。”

    张商英终于听懂了:“太保之意是一旦金银数量增加,绢交则不必与金银挂钩,也不必与铜币挂钩。”

    “天觉。此言中的也。但有三个必要的前提,绢交必须得到大家信任,甚至比铜币还要信任,那时绢交才是成为唯一的‘真货币’之时,金银可以稍稍放开一点了。其次就是放开了金银,储蓄的本金金银数量必须是货币的一半。那怕金银价格严重下跌,这个本金是不能少的,否则绢交价值可能就会严重失控。绢交合理的数量是十文钱相当于九文到十一文之间,但这个比例能高于十一文,却不能低于九文,也就是宁缺勿滥,因为缺可以增印,但滥掉后,再也收不回来了。”

    王巨请这几十名重要的行务使回京,说的就是这三条,但为何当着赵顼的面说,同样也是解释给赵顼与诸位宰相听的。

    还有几个月,王巨就要去陕西了!

    他在陕西只能建议了,却不能插手,更不能主导。

    因此这些交待到用到之时,那要过很久了,不过现在就要说清楚。

    大家都不懂啊,包括王巨,也不是很懂,只能说他见识要更长远一点罢了。

    但这个见识很重要的,因此不仅讲给赵顼与几个宰相听,同时也将这些行务使请到京城,讲给他们听。这些行务使都是年青的官员,指不准以后谁就会主持银行司了。

    王巨又详细地讲了许多他记忆中的金融知识,甚至还略略讲了股票与期货,不过对这两条,王巨是比较排斥的,尽管它们如果做得好,利于经济进一步发展。以及房屋按揭,对此王巨持着中立看法,不过现在同样没有那个必要,本身还没有足够货币放贷呢。不过说了,是有备无患,一旦经济萎缩了,则可以推广房屋按揭,进一步刺激经济发展。

    说完了,让张商英带着这几十名行务使退下。

    老王说道:“子安,长见识了。”

    “太保,绢交如此重要,银行司一旦选人不当,国家岂不危矣?”小赵佣忽然说道。

    “殿下,中也。可是事有利弊,它利远大于弊,并且也是大势所趋。彼岸有许多土著用贝壳做货币,实际我们的老祖先也用贝壳做过货币。只是随着文明发展,才用金银与铜币做货币,便于商业发展。到了我朝,更是出现了交子。这个交子就是未来的大势所趋,但因为是新事物,大家不懂。现在臣将它规范化,让其有信誉,正式成为先进的货币,进一步刺激商业发展,以使更多百姓过上富裕的生活。但起先之时,必须要小心翼翼的,这与臣在南方时一样,虽拿下大理与交趾,但再三请求陛下,在六年之内,不得指望其收益,而将其财政税赋留下来,开发两路,直到两路发展起来。与我朝差距缩小,百姓也融合于我朝,才可以根据情况,朝廷抽调一部分税赋作为收益。事物不一样。性质却是一样。”

    “再就是选择人,其实没有银行司,国家选人也要慎之又慎,仁宗之世,举世称誉。但实际庆历宋夏之战时。我朝远比现在更困苦,真正辰光好的时候乃是仁宗前期与仁宗中期,随后旱灾涝灾全部到来,幸得吕夷简为相,操持有术,我朝才没有出大乱子。仁宗中期首相是从贾昌朝开始一直持续到庞籍公,也包括文公第一次为首相,但文公第一任首相时,表现十分出色,同时还有君子们所讥讽的贾昌朝与陈执中等人。随后仁宗以富公与韩公为首相。庞公自太原回京述职,仁宗说,天下人皆认为朝廷得贤相。庞公说未得重位,无人恨之,故爱者多。但身为首相,如果为公,天下憎者必会比爱者多,或以公媚私,那么爱者还会多,只是会误了国事。果然。仁宗晚年,天下士大夫继续爱戴韩公与富公,然国家财政从那时就开始败坏。”

    “父皇,贾昌朝与陈执中如何?”

    “佣儿。两人操守略差,才能却很强。”赵顼答道。

    “操守重要,还是才能重要?”

    “殿下,”王巨在下面替赵顼回答道:“司马光曾说过一句话,德大于才,则是君子。能用之,才大于德,则是小人,不能用之。只说了一半,而且产生了严重的失误。其实吕夷简与陈执中、贾昌朝等人差不多,都是属于有才能,可操守略差的大臣。但为什么仁宗多次起用吕夷简?有才有德之人,那是最好不过了,然而这样的人大臣能有多少?即便范文正公,操守有了,才能还行,然而能否为首相?因此国家用人,实际是才大于德,只要有才华,那怕操守略缺,问题也不大。但有一条,不能有不诡之心,只要对国家忠心,虽操守欠缺犯了错误,国家可以将其贬一贬,用之警告,还可以再度起用。但有了操守,才能不足,绝对不能重用。就如臣的恩师,他的操守可以说无几人能及,为何臣不向陛下推荐?才能不足也。”

    “这是我朝,还有唐朝,唐朝四大贤相,房杜姚唐,姚崇操守同样不行,私心重,心机深,还有那么一点虚伪,然为何列为四大贤相之一,才能弥补了!眼下还有一个最好的例子,比如臣,操守比吕夷简姚崇更差,为何陛下还继续重用?因为这也有一个重要的前提,国家可以容忍其操守略欠缺之,但不能容忍他不替国家效劳,或如现在的文公,有才能,甚至名气更有了,然而一心为私,却不想着国家,因此朝廷无法重用了。”

    “太保,公在前,私在后?”

    “正是。”

    几个宰相一起抬起头。

    王巨都解释得这么清楚了,领会了,也不奇怪,可别忘记了,赵佣只有一个虚十岁的孩子!

    王巨也看着赵佣。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我的谍战岁月 某霍格沃茨的魔文教授 骗了康熙 三国模拟器:这个马谡太稳健了 大明烟火 说好的文弱谋士,你一人战三英? 谍影:命令与征服 机战:先驱者的归来 活埋大清朝 大唐腾飞之路 晋末长剑 大清要完 寒门崛起 不是吧君子也防 北齐怪谈 我在现代留过学 蜀汉之庄稼汉 左舷 万历明君 机战之无限边境
最多阅读 三国模拟器:这个马谡太稳健了 民国之文豪崛起 如意小郎君 三国之暴君颜良 明末:帝国崛起 江湖三女侠 斗罗:开局收服蓝银皇 大唐:长乐赖在我家不走了 回到明朝当朱标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北齐怪谈 谍影:命令与征服 牧野流星 红楼琏二爷 斗罗:从俘获教皇比比东开始 希腊神话 我在木叶练吐纳 撩神[快穿] 福宝的七十年代 斗罗之大昏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