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2章 找骨头(上)(第 3/4 页)
请记住,安焘并不是首相,只是一个户部尚书。而且白天,非是王巨挑衅他的,是他率先对王巨发难的。
所以虽贬放出去,职官未扒,也不算太重的贬职。
并且银行司成为现实,王巨要推行齐商税,在这时候,也容不得反对声音。略贬一下安焘,不过是一个杀鸡赅猴罢了。
不过有的人还是略略有些不满的,虽然他们在这个满京城百姓的欢呼声中。不敢表态。
另外,还有一些人,平时与安焘交好。
因此有几个士大夫来到安家,包括范纯仁。秘书省正字范祖禹。
范纯仁还好一点,安慰了几句。在他心中,认为王巨是粗鲁的,没有礼教的,但也没有否认王巨对国家的忠心。
所以什么都不好说。
范祖禹却是哀声叹气。
安焘道:“尧夫,淳甫。你们不懂,我先说一条,你们以为一匹绢丝能做成多少张十文钱的绢交底?”
这里要说一下,一匹绢究竟有多少面积?
首先是长度,大家都以为一匹绢长度是十丈,三十多米。似乎各个书籍也是这么记载的。
然而这样以为那就错了。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也统一了度量衡,然而只是初步的统一,实际历朝历代度量衡与计量衡一直很混乱。
首先说重量,古代一斤是十六两,但到了长度后,又成了十进制,一丈等于十尺。因此王巨想在彼岸废除十六进制,规订一斤是十两,然而百姓很不习惯,王巨无奈了,只好停止一斤十两制度,重新恢复了一斤十六两。
这样还不算混乱,就象一斗等于十升,但一石等于多少斗?十斗?no,石是重量单位,以米算,一石米不过八斗左右。
然而还不算混乱的,最混乱的就是钱,一贯钱多少文,一千文?错。一贯钱在宋朝标准是七百几十文,后来铜钱稍松一松,是八百多文,九百多文当成了一贯钱。
与朝廷无关,而是百姓自己默认的数量。
然而随着宋朝安定,特别是宋真宗咸平之治后,经济迅速繁荣,也导致货币严重紧张,严重缺乏铜币,于是一贯钱在私商里,往往只有五六百文钱。
不服,那么用重宝吧(也就是宋朝发行的大钱,略大一点,一个铜板相当于十文钱)。
用重宝不服,那么用铁钱吧。
用铁钱不服,那么用纸交茶引盐钞吧!
但也不能怪宋朝不作为,真的没有充足的货币啊。
不过到了宋徽宗时,开始胡来了,不计国家经济地滥发楮币(楮皮做的纸币),导致物价失控。因此纸币虽有进步意义,但在明清都没有执行了。
所以一匹绢长度是十丈,也不能当真。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