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736章 最暗黑(中)(第 3/4 页)

    就是这个旅游社匆匆成立起来,除了王巨在常朝殿所说的那些外,还有一个用意。

    即便是交出蔗糖作坊,那也是王巨很早就产生的想法,因为只有那样,才能彻底撇清在宋朝国家所有的瓜葛。

    海外第二拨客人到来了。

    十户商贾派来了六个管事,从密州匆匆骑马来到京城王巨家中。

    赵顼听到后,立即派人将这六名管事召到宫中。

    几个人进了宫,被太监带到了便殿,赵顼让他们坐下来。几个人诚惶诚恐的坐下。

    赵顼让太监沏上茶,用平静地语气问:“诸卿,你们来自彼岸那一个‘市’。”

    “陛下,草民来自彼岸的丰市。”其中一个长者答道。

    丰市就是彼岸最大的城市。也是这次交给朝廷管理的六个定居点之一,离宋朝很远,但哪里有一条大河,一个大港,适宜百姓居住。因此命名为丰收港,于是那个定居点也命名为丰市,不过现在改成了丰州。

    唐朝与宋朝都有一个丰州,唐朝的丰州在北河套西北角,西阴山下,宋朝的丰州则在南河套的尽头,府州的西北角。

    名字虽重叠,不过一个在边塞,一个在彼岸,不会混淆。

    赵顼点了点头。就当是谈家常一般问道:“诸卿,现在彼岸有多少艘船?”

    “很多,成千上万。”

    “多少,”赵顼吓了一跳。

    老者也醒悟过来了,道:“陛下,你说的船是指远海航行的那种商船吧。”

    “对啊。”

    “草民愚昧,还以为陛下说的是所有船只,那样就很多了,有近海的货船,渔船。各条河流上也有一些小船。不过仅是远海商船那就不会有太多了,要么就是这些船只这几年为了节约成本,在逐步变大,原先的中小商船多是低价卖给国内的海商了。”

    “这件事朕也知道。那么这些远海商船倒底有多少呢?”

    “大约不足一千艘吧,不过若是将一些护卫船只算上,又超过了一千艘。”

    “护卫船?”

    “陛下,大海上并不平静,除了可怕的飓风大浪,还有许多海盗。特别是南海诸国,海盗很多,每年因为他们杀人抢掠而出事的船只往往都超过了因为风浪触礁出事的船只数量。虽然船只加大,能减少运输成本,抗浪性更强,可船大了就更加的不灵活,因此必须要有灵活的护卫船对付海盗。”

    “那你们东家手中有多少艘远海商船?”

    “我们东家?”那个长者呆了一呆才答道:“陛下,草民等是后来去了彼岸才被东家聘用的。”

    接着他又解释道:“彼岸不仅有海船之利,因为人口这些年也在增加中,因此出现了各行各业,包括一些小型城市,东翁他们同样率先投资了一些行业,草民等就是替东翁他们管理这些行业的。因此对大海上的商船数量不大清楚。不过根据每年分红情况,占的比例不少吧。”

    敢情还是不知道。

    但就不好再问下去了。

    于是自动的转移了话题:“彼岸为何出现了那个干部守则?”

    当然,他也清楚不可能将这个官员守则在宋朝推广的,然而想到这个守则对官员的节制,他同样艳羡啊。

    “这个草民倒是知道一些,早先彼岸随着人口增加,越来越混乱,因此迫切需要制订一些临时的管理制度,那就必须要派人管理,诸人陆续地提出了一些意见。虽为了避嫌,用了干部管理,而非是官员,可一旦让他们管理,他们手中就会拥有权利,实际与官员区别不大。因此大伙当时就提出了一个严重的问题,那就是权利所带来的堕落与享受。我朝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两位祖宗给予士大夫很高的薪酬,培养他们清廉,增加其气骨。但作用似乎也不大,许多官员每年得到朝廷大量薪酬,却仍然带头不法、敛财,欲壑难填。”

    其实与前面列朝列代相比,宋朝官员算是好的了。

    不过真正的好官清官,仍然很少。

    “后来就得到了少保一些提示,大伙根据少保的提议,又做了一番商议,于是就有了这个干部守则。实际它就是三条,第一条仍然让精英人士管理,毕竟管理这么多百姓,没有能力是不行的。第二条就是通过更严的律法以及百姓的监督,用此来约束提醒诸干部,大伙聘用他们是管理百姓的,是百姓的父母。必须爱民如子,而非是高高在上的官员,百姓的主人。第三条就是更严格的磨勘,未来的干部必须从村长做起。得到村中百姓认可后,进入到镇,到了镇级,不得要得到镇管辖百姓认可,还要得到上面官员的认可。这才能提到市级。”

    “不过这中间还有一些细节,比如这个磨勘迁任时间,时间不能太长了,若在一个地方呆得太久,就会让一些有野心的人专权,特别是彼岸,非是整体的大陆,而是由各个岛屿组成的。但也不能太短,子产治郑,一年百姓恨之。二年百姓观望之,三年百姓才爱之。少保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所过之处,第一年往往会有许多扰乱,但到了第二年就会有许多百姓支持了,第三年百姓就舍不得他离开了。因此两年近满时,才派调查组调查民意,三四年后根据情况迁任转任。”

    此人只是随随便便说了一说。

    但让赵顼开始了反思。

    与彼岸制度相比,宋朝官员调动太频繁了。

    实际王巨很早也说过它,一个政策从制订到执行。再到见成效,却是要有一个过程的,所以最好让宋朝官员的调任的时间规范起来。

    “难道朕也要仿佼?”他心中想到。

    谈话也就到此结束了。

    然后王巨代表十家商户交出蔗糖作坊的契股。

    这同样要有一个过程,特别是账目的交接。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骗了康熙 活埋大清朝 晋末长剑 三国模拟器:这个马谡太稳健了 我在现代留过学 机战:先驱者的归来 某霍格沃茨的魔文教授 大唐腾飞之路 大清要完 谍影:命令与征服 不是吧君子也防 红楼琏二爷 我的谍战岁月 说好的文弱谋士,你一人战三英? 寒门崛起 蜀汉之庄稼汉 大明烟火 万历明君 北齐怪谈 左舷
最多阅读 民国之文豪崛起 江湖三女侠 北齐怪谈 嬉游花丛 世子妃 晋末长剑 沉溺 儒道之天下霸主 万历明君 机战之无限边境 希腊神话 明末:帝国崛起 某霍格沃茨的魔文教授 斗罗:我成了白月光 大汉帝国风云录 遮天:从太阳之体开始 皇兄听我解释:朕真没想当皇帝啊 斗罗:顶级天赋,开局被小舞告白 红楼琏二爷 我在木叶练吐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