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811章 未来(第 2/4 页)

    “见过蔡公,见过诸公。”严维清恭敬地一一施礼。

    蔡确略略一拱手,算是还礼。

    “蔡公,诸位,他刚从彼岸回来,带来了一个好消息,子云,你对诸公说说这个好消息吧。”

    “诸公,彼岸在更遥远的地方,6续找到了两个砂金矿,大约每年能收获数万两黄金。”

    张商英眼睛一亮。

    “天觉,你想到了什么?”

    “如此,彼岸则可以向大宋提供更多金银。”

    “中的,为了银行司,彼岸的商贾将彼岸的金银抽之一空,一度已经让一些商贾对我产生了怨言。但彼岸百姓数量终是不多,只要在更遥远的彼岸找到一些金矿,那么只要从倭国带回一些银子,余下贸易所得的金银,几乎就可以全部流通于我们大宋了。”

    严维清是刚从彼岸回来的,但彼岸在美洲不仅找到了两个砂金矿,还与一个部族产生了战斗,最后付数几十名战士的生命,将这个部族拿下,仅是从这个部族就收获了近十万两的黄金,即便两个砂金床,一年产金量也过了十万两。不过得少说一点,毕竟彼岸人口比宋朝这些大臣想像的要多得多。

    而且随着彼岸展,巨富不及宋朝,可普通百姓多比宋朝的百姓富裕,金银需求十分大。并且随着空旷的土地,以及刺激人口增涨的政策,人口膨胀的度也比内6要快得多,因此对金银的需求,未来会越来越多。

    这就没必要说了。

    但大伙眼睛全部亮了起来。

    虽然银行司表现不错,可是那个隐患一直若隐若现,那就是金银的不足。国家这三年变好了。金银需求量也变大了。最简单的,比如婚嫁,最少得用一些金银饰吧,一个四等户人家婚嫁。就得要好几两金银饰。

    说明百姓生活变好了,但这样展下去,有可能会成为新的危机。

    “因此这几年,银行司不得再印染绢交了,无论国家是否依然缺乏货币。直到随着彼岸通过各种渠道,带回大量金银,使得金银价格略略下跌时,国家才可以利用赋税或者其他形式,囤积金银,准备印染新的绢交……但我估计,那最少得到十年后了。”

    “我一直说赋税的重要性,国家没有赋税收入,就无法运转。但这个赋税的作用,就是让国家运转的。以现在国家的收入。一旦平灭西夏后,必然在满足国家运转之后,还会产生大量盈余。国家需要一些盈余,以备不测。但如果学习隋炀帝那样,于洛阳囤积了可供六十年的粮食储备,那无疑就落了下乘。”

    “因此,我以为那就可以进一步宽民,而不是铺张浪费……比如增加官员薪酬,或者增加冗官的数量,大修一些没必的土木。这个宽民。则是进一步罢废各种苛捐杂税。这个我早讲过了,但还有一个没有讲,那就是黄河,以如今的黄河。五十年后,河北河床就会全部抬高,到时候朝廷不作为,那就是改走淮河道。”

    史上,金国入主中原,黄河改道。将金国弄悲催了。

    “因此,那时候必须大力治河工了。治河工,不是将黄河约束到济水那么简单,如果是这样,我早就执行了。关于如何治河,我写了一个策子,已经保存起来。按照我策子上所写的,那会花很多钱,然而这些钱帛却是不能少的,包括在西夏境内的河曲之地黄河两岸,广植树木,保护水土不得流失。不过还好,拿下了西夏,可以从黄河的源头治理了,至少可以从黄河恶化的源头治起了。”

    “但切记一条,可以募民,不可以役民,宁肯分阶段的慢一点施工,不可以求迅完成,隋炀帝的大运河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大运河的兴修,成就了唐朝的繁荣,却造就了隋朝迅灭亡,实际就是今天,我们大宋还在享受着大运河的福利。??如果隋炀帝当时用募民,度再慢一点,那会是如何?”

    “我大约估计了一下,包括于沿河两岸植树造林,中上游兴修水堰与蓄沙池,下游修建各种月堤格堤缕堤以及拓宽拓深济水,还要修建运河,用之分水与泄水,最少得五年时间,长达十年,毕竟现在的黄河与各支流的水土恶化,已经过了东汉之时。”

    不过现在的水土恶化,又不及明清之时。

    “一旦到了那时,国家才能称为小治呢……因此节流依然如此的重要。”

    其实王巨就是交待后事了,平灭西夏后,我就离开宋朝了,以后宋朝该怎么办,王巨所说的正是这个。就象写小说一样,有一个大纲存在,就不会歪楼。

    不是不能对赵顼说,而是到了那时,赵顼还能活着么?

    因此将这些重臣召集,到时候不管那个人上位,只要他这么做,反对声音就会很小。

    章惇问:“太保,那个细绒棉找到没有?”

    “只是听说了,但那边太广大,不大好找,如今还没有找到,不过这个问题不重要。”

    粗绒棉质地差,产量不大高,而且少棉多籽。但最少比种植麻葛桑强吧,并且织机已经渐渐在改进,想要更精美的棉布,大不了学习黎人了,里面缠杂蚕丝混纺,如果织工精细,也不亚于大食那边来的棉布。

    这几年,每年都从南方运来几千万斤棉花制品,调向了北方。

    虽然木棉司失控了,但为朝廷带来的相关商税收入,以及互市税赋收益,甚至市舶司的抽解收入,也达到了一百余万贯。

    而且南棉北调,同样养活了许多人,甚至造就了造船业的进一步繁荣。

    “当然,我还会让彼岸寻找的,无他故,棉花的繁荣。粮食的高产,使得南北收入悬差越来越大,为了未来,必须找到这种更好的棉花。用以抚平南北收入的悬差。”

    “太保远见,我不及也。”

    “子厚,你也不必过谦,没有诸位的帮助,我能做什么?不过这次。彼岸也带回来几样好东西。”

    “哦。”

    “过一段时间,它们就能运到京城。”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骗了康熙 机战:先驱者的归来 三国模拟器:这个马谡太稳健了 某霍格沃茨的魔文教授 活埋大清朝 我的谍战岁月 大唐腾飞之路 说好的文弱谋士,你一人战三英? 晋末长剑 大清要完 寒门崛起 大明烟火 不是吧君子也防 谍影:命令与征服 北齐怪谈 我在现代留过学 蜀汉之庄稼汉 左舷 万历明君 机战之无限边境
最多阅读 三国模拟器:这个马谡太稳健了 民国之文豪崛起 如意小郎君 三国之暴君颜良 明末:帝国崛起 江湖三女侠 斗罗:开局收服蓝银皇 大唐:长乐赖在我家不走了 回到明朝当朱标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北齐怪谈 谍影:命令与征服 牧野流星 红楼琏二爷 斗罗:从俘获教皇比比东开始 希腊神话 我在木叶练吐纳 撩神[快穿] 福宝的七十年代 斗罗之大昏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