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3章 大捷(下)(第 2/4 页)
…………
“王公,身体可康否?”王巨来到王珪床前关切地问道。
“子安,老夫老了,恐怕不行啦。”老王有气无力地说。
老王也不算老,才六十几岁,但在这时代人往六十岁上跑,不能生病,一生病就会十分地不妙。
王巨不知道如何安慰。
老王又说道:“子安,可惜看不到你收复西夏之时,老夫很惭愧啊。”
“世人谁敢轻视王公,至少有王公在,对于我来说,仿佛范文正有了杜公之庇护。”
因老王一向和稀泥,所以世人多讥讽之,甚至公开说三旨宰相。
这样说是不对的,就象范仲淹发起轰轰烈烈的庆历新政,热闹有了,但别当真,是热闹,但是胡闹!
有的人默默无闻,却是第一流的贤相,例如宋真宗时的李沆,宋真宗时的王旦,唐太宗时的房杜。所以许多人都低估了老王,有一件事可以说明。徐禧与太监李舜举去永乐城之前,老王亲自迎出中书,对李舜举说,朝廷以边臣属押班及李留后,无西顾之忧了。”
李舜举说:“西郊多垒,卿大夫之辱也(指朝廷大臣没有本事,导致宋朝西北只能被动防御)。相公当国,而以边事属二内臣,可乎?内臣止宜供禁延洒扫,岂可当将帅之任!”
老王惭愧不安。
这件事说明老王一不摆架子,二能听得进别人的批评。
实际在老王的和稀泥之下,熙宁变法所造成的党同伐异情况在逐渐改好。
国家各个情况同样也在转好。
即便两次惨败,西北整死了六十万军民,也没有造成混乱起义反叛的啥。不仅是国库充盈之故。同样也说明了老王在中书调度有方。
但不管怎么说。这两次惨败是发生在他为首相任上的,当真老王不感到耻辱?
还有,老王对王巨的庇护。
但王巨不是范仲淹,范仲淹上位后不顾杜衍对他的种种庇护,还将这个天圣四大贤相(王曾、杜衍、张知白、李迪)打入到小人行列,这让王巨想想很无语,不过王巨对老王真的一直很尊敬。
“老夫外子多有得罪……”
“王公,我说过。只要不是别有用心、颠倒黑白者,我从不怪罪,王公,你就不用担心了。”王巨打断他的话说。
老王说的外子就是李格非,李清照的老子,原先拜在韩琦门下,但韩琦有没有将这个学生放在心上,那只有天晓得了,后来苏东坡为考官时,李格非得中进士。又拜在大苏门下。
王巨回来,强行推出齐商税。导致各州县都产生了许多纠纷冲突,李格非上书,弹劾过王巨。
其实这真是一笔糊涂账,老王是王巨的庇护人,大苏是王巨的好朋友,韩琦算是政敌吧,但韩琦与王巨冲突不大,相反在建设郑白渠时两人合作还算比较愉快。等王巨正式上位,韩琦早死了好几年。
王巨离开王珪的家,去见赵顼。
赵顼问:“王公病情如何?”
“有些重。”
赵顼听出这个有些重意味着什么,他叹息一声。
“以前王公在的时候臣没有发觉,直到他病重之时,臣才知道王公之作用。看似王公性格柔弱,但是没有王公居中调节,朝堂不会如此安静,甚至臣的齐商税与银行司都会引起更大的争议。上善若水,不过如此。”
这个评价有些高了。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