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238章 观察团(上)(第 1/2 页)

    共和23年(西元1915年)b月b日,奥尔良。

    按照国际惯例,在两个国家或两个国家集团开战的时候,其他的中立国是可以派出观察团前往交战前线进行围观的。

    此时正在进行的一战也不例外,在前线的战场上,除了正在交战的协约国和同盟国双方军队,还有一些中立国组成的观察团,在充当围观群众。

    当然,这种围观群众也是不是什么阿猫阿狗都能担任,就算想要跑去围观,也得先掂量掂量自己分量够不够,如果是弱逼国家,就算诚心诚意的请求了,别人也会华丽无视的。然后就是和交战国的关系,要是双方关系太恶劣的,那就不要想了。

    不过对于本位面的中国来说,这两方面都不成问题。中国现在已经是公认的一等列强,实力是不用说,肯定够资格派人到现场围观。关系也不用说,无论是协约国还是同盟国,现在都有求于中国,自然不会拒绝这种小小的要求。因此,中国往双方都派遣观察团。

    说起来,在所有的观察团当中,中国观察团的规模最为庞大,不但在东线、西线、南线都派遣了观察团,而且各个主要战场都派了分团,而且人数也多。很多国家最多就是派几个人意思意思,就连美国、意大利、日本这样的列强也不过派了几百人,而中国却一口气派了将近66人,即使分散了在几十个地方,这人数还是很夸张就是了。

    欧战打得最激烈的地方是西线,而西线最激烈的地方就是奥尔良了。因此这里也是各国观察团的重点观察地点,中国观察团往这里派了60多人。

    奥尔良是法国的历史名城,历史上,奥尔良所在的卢瓦尔河谷是法兰西皇室的发源地,这里拥有大量的城堡等各种历史古迹。

    而且,这也是一座英雄的城市。15世纪的英法百年战争期间,奥尔良被英国军队包围,形势非常危急,史称“奥尔良之围”。如果奥尔良沦陷,那么在当时的英国傀儡勃艮第公爵约翰的“帮助”下,法国南方大部分地区都将沦入英军的掌控之中,英国国王将变成法兰西的主人。

    但是我们都知道,法国人只要是在矮子、外国人或女人的带领下,战斗力就是杠杠的。而在当时恰好有一个人符合三个条件中的两个,那就是年仅17岁的少女贞德,她既是女人又是矮子。在贞德的领导之下,法国人就爆种了,英国人就跪了。是役,法军大败英军,奥尔良最终在142年6月b日解放。从被包围到击败英军,历时仅9天。奥尔良的解放成为百年战争的重大转折点,也改变了欧洲历史的发展进程,而贞德也成了法国的民族英雄。

    不知道算不算巧合,在这个时候,法国人也是在奥尔良挡住了德军的攻击,不过当时的敌人英国此时却成了不可缺少的盟友。因为有贞德的典故,法国政府此时也在大力宣传“奥尔良精神”,试图让这里成为欧战的转折点。有这种想法当然是好的,不过他们似乎忘了,“法国人只有在矮子、外国人或女人的带领下,才能发挥战斗力”这条铁律,而现在的法国三个条件都不具备。

    此时,两军阵前硝烟弥漫,枪炮阵阵,他们正在进行一场数千人规模的“日常”作战。是的,战争打到现在,这种程度的作战只能算是“日常”了。

    只见一个团的英军在炮火掩护下,向对面的德军阵地发起进攻。大约半小时后,这群英军就被猛烈的火力打了回来。现在战争已经陷入僵局,整条战线上都是这种营团级规模的日常战斗,不是你打我,就是我打你

    在几公里外的一座山坡上,一群外国军官正在用望远镜观察这次战斗。他们身后的营地立着多个国家的国旗和红十字旗,表示这里的中立性质。在德军阵地后面,也有同样的观察员营地,在这里也能看到。

    “哎,又失败了,这个英国团至少损失了四分之一以上……”

    “德国人的战斗力真的很高,他们的火力配置也很合理……”

    “英国人的进攻战术还是太保守,他们应该……”

    “德国人也好不到哪去,他们也无法突破英法的阵地……”

    观察员们一边看,一边记录,还用各种语言交流着。在这些人里面,中国人占了一半左右。

    “看来骑兵的衰落已经无法挽回的结果了,怪不得军委不肯组建大建制骑兵部队……”杨宁叹了口气,有些萧索的说道。

    -->>(第 1/2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说好的文弱谋士,你一人战三英? 骗了康熙 某霍格沃茨的魔文教授 不是吧君子也防 活埋大清朝 三国模拟器:这个马谡太稳健了 我在现代留过学 机战:先驱者的归来 大明烟火 红楼琏二爷 谍影:命令与征服 大清要完 我的谍战岁月 大唐腾飞之路 晋末长剑 寒门崛起 蜀汉之庄稼汉 万历明君 北齐怪谈 左舷
最多阅读 民国之文豪崛起 江湖三女侠 北齐怪谈 晋末长剑 万历明君 嬉游花丛 沉溺 机战之无限边境 希腊神话 大汉帝国风云录 大清要完 星海王座 全唐诗 唐朝从当村长开始 世子妃 冰川天女传 办公室潜规则 秘密部队之龙焱 木叶之风暴之主 三国之暴君颜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