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 交锋(第 3/4 页)
图哈切夫斯基的倒台是一个开始,当他很礼貌的被最高军事法庭请出会场时,一连串的连锁反应开始发生了。
几乎是图哈切夫斯基被请走的同时,李晓峰就立刻提议:“我提名斯维尔德洛夫同志进入军委工作,一直以来斯维尔德洛夫同志就相当关心军队建设,屡屡为军队面临的实际困难想办法找对策,而且在十月革命中他就是当时起义的军事领导人,他熟悉军事工作,!”
列宁和托洛茨基心中咯噔一跳,愈发的感到麻烦大了,如果斯维尔德洛夫也进入军委,还是取代图哈切夫斯基的职务,这等于是军委就是斯大林和他的了。这如何可以?
“我反对!”
不过很可惜,列宁和托洛茨基的反对还是无效,甚至跟刚才免除图哈切夫斯基时的投票相比,斯维尔德洛夫的任命通过几乎是一边倒的,绝大部分人都赞同这一项提名!这让列宁和托洛茨基第一次感到了很无力。
“派一个同志去通知雅科夫同志,让他立刻来参加接下来的会议!”李晓峰很振奋地吩咐道。
这确实很给斯大林和他提气,面对托洛茨基和列宁的反对,他们不光赶走了图哈切夫斯基还成功的让斯维尔德洛夫也进入了军委,这意味着托洛茨基在军委里真心是变成了孤家寡人,形势已经完全改变了!
列宁和托洛茨基的脸色很不好看,尤其是列宁,那真心是黑如锅底一般。再也没有刚刚进入会议室时的那种风轻云淡。此时的他感受到了强烈地危机!
是的。列宁终于有了危机感,因为这一次不光是他第一次正面输给了斯大林和斯维尔德洛夫的组合,而且还是他和托洛茨基联手的情况下输的,这个打击实在是太大了。
而另外一边,斯大林的心情却是万分振奋,因为这场胜利太提气了,面对在党内如日中天的列宁和托洛茨基组合,他们都能取得胜利。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了他跟斯维尔德洛夫的政治联盟已经初步有了同列宁和托洛茨基正面叫板的能力!
说实话,对斯大林来说这太宝贵了,因为在他和斯维尔德洛夫看来,列宁是一座难以翻越的山峰,哪怕是这回下定决心反戈一击,但在取得胜利之前,他们俩实际上都没底气甚至是十分悲观的。而现在,再也不需要悲观了,完全可以考虑吹响反攻的号角了!
那么这一次列宁和托洛茨基为什么会输呢?原因是很深刻的,之前列宁的那些做法让列宁派内部实际上是不满意的。虽然摄于导师大人的“淫威”大家不敢公然“造反”,可是那股子怨气是很浓郁的。这一次有了斯大林和斯维尔德洛夫挑头。怨气满满的列宁派党众瞬间就找到了“组织”,立刻就团结在了斯大林和斯维尔德洛夫周围,对托派开了一枪。
当然,这并不是说斯大林和斯维尔德洛夫已经取代了列宁在列宁派的地位,可以一代新人胜旧人了,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列宁派的党众们对导师大人还是相当有感情的,也就是导师大人太偏向于托洛茨基了,他们才反戈一击。
而且要看到,他们反戈一击的主要对象还是托洛茨基,如果这次斯大林和斯维尔德洛夫直接将矛头对准了列宁,那恐怕这些列宁派党众是不会那么给力的。
然后这次能成功的原因还有一个时机问题,就如李晓峰之前所言,斯大林和斯维尔德洛夫集团在军委里有优势,比政治局的优势要大,而且导师大人一时半会儿暂时没工夫去调整军委的权力构成,这就给了他们机会。
实际上列宁确实准备缓一阵再对军委开刀,他得先准备准备,先分化化解斯大林和斯维尔德洛夫集团在军委的势力之后,再动刀。而这一次,斯大林和斯维尔德洛夫听从了李晓峰的建议抢先动手,打了列宁一个措手不及,此消彼长之下,列宁会失败也就很正常了。如果缓上一段时间,那结果还真心难料。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