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9 分道扬镳(第 3/4 页)
邓尼金经过之前的失败,算是明白了猪队友该有多可怕,而现在萨文科夫就是个猪队友,能让对方主动的划清界限,这也是好事一桩。当然不利的影响也有,比如弗兰格尔将把他的哥萨克骑兵带走了。
“邓尼金将军,既然你们不服从救国救革命委员会的命令,我的部队也没有必要继续留在这里了!”
说这话的时候,弗兰格尔也是比较沮丧的,这两天没有了科尔尼洛夫的干扰,他跟邓尼金进行了深入的讨价还价,虽说他依然很不喜欢这个混蛋。但是,弗兰格尔也不得不承认,邓尼金比科尔尼洛夫聪明,更有头脑。如果他能听从救国救革命委员会的命令,反布复国的大业可成。
很可惜,最后还是闹掰了,没有了科尔尼洛夫的影响力,没有邓尼金的兵力,按照原定的计划攻打察里津压根就没有任何胜算。而不拿下察里津,就无法沟通乌法,这将使整个乌克兰南方以及顿河下游的战斗变得更加艰难。
弗兰格尔很遗憾,很可惜,但他不得不带着部队走了,按照萨文科夫的最新指示,他将带着部队前往罗斯托夫,准备配合捷克军团和部分友军夺取那里。
弗兰格尔走了,邓尼金知道自己也必须做出选择了,在帐篷里,他召开了作战会议:“根据我的估计,卢汉斯克将成为战场的焦点,不管是布尔什维克还是捷克军团,谁能抢先拿下卢汉斯克,谁就能获得战场上的主动权……”
一个团长迫不及待说道:“那我们就立刻前往卢汉斯克吧!”
应该说他的想法有一定的道理,捷克军团人多势众。跟他们汇合将是最安全的做法,只要大家能抱成一团。那么布尔什维克也轻易不好下嘴,这么一来,就足够安全了!
不过去卢汉斯克这个建议邓尼金却不同意,他有完全不同的看法:“恰恰相反,现在去卢汉斯克更危险!如果弗兰格尔的部队还在,我们一同前往卢汉斯克,那还有意义。我们和在一起有一万多人,再加上捷克军团和起义的友军。少说也能凑个十万大军,跟布尔什维克对持一点问题都没有,但是……”
邓尼金顿了一顿,冷笑道:“但是,刚才你们也看到了,弗兰格尔的部队是向南方开进的,他们是向着罗斯托夫去的。这说明了什么?”
邓尼金的部下们都是一愣。不解地问道:“说明了什么?”
邓尼金讥笑一声:“说明了捷克军团和我们的友军有夺取罗斯托夫的打算。在兵力本来就很紧张的情况下,捷克军团竟然没有集中全力向卢汉斯克方向进攻,反而分兵了。这是一种极端危险的做法……一旦夺取罗斯托夫不顺利,一旦布尔什维克飞快的反应过来,以捷克军团的那点兵力,根本不足以在卢汉斯克同布尔什维克决战!”
邓尼金的这番话掷地有声。反正在场的人是被他唬住了,当然,邓尼金的发言确实是有道理的,捷克军团最正确的做法应该是集中兵力,抱成一团。这样还有可能跟红军掰掰腕子。可是他们偏偏分兵了,这是主动的分散力量。结果很有可能被各个击破。
为什么捷克军团会做出这种脑残的举动呢?那也是有原因的,前面说了,在战斗目标问题上,不管是白军还是救国救革命委员会亦或者捷克军团内部都是存在异议的。有想要决战的,也有想要向东发展的,吵来吵去只能做出妥协,那就是先夺取卢汉斯克。
应该说,夺取卢汉斯克是一步好棋,但问题是,叛军内部觉得光夺取一个卢汉斯克不保险!为什么这么说呢?看看地图就很明显了,罗斯托夫和卢汉斯克一南一北,就像两扇大门,是守卫乌克兰的桥头堡,如果切断了这两条交通线,十万叛军将被困死在顿涅斯克。
夺取了卢汉斯克,就等于打开了一扇门,但是万一红军重兵压过来,卢汉斯克也必然首先遭到攻击。一旦顶不住,那么叛军将处于很危险的境地,只能退回顿涅茨克。而夺取了罗斯托夫,就等于打开了两扇门,就算叛军在卢汉斯克失败了,也可以经罗斯托夫向东逃跑。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