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1 战斗(第 2/4 页)
“去库尔斯克方面军当第一副政委,辅佐和帮助乌博列维奇同志处理好相关工作。不要再作死了!”
其实李晓峰不交代,雾风耶维奇也不敢作死了,上一次的教训实在太惨痛了,真心是心有余悸。当然,等雾风耶维奇见到乌博列维奇的时候,后者的热情还是让他觉得之前那些苦头没有白吃。
雾风耶维奇经过这个教训会成长很多,不过这离他进入最高权力核心还有很远。让我们回到战斗本身,看看红军和德军之间的殊死搏斗。
最惨烈的战场依然是科诺托普,朱可夫的第五集团军打得十分顽强,面对德军两大名将,他的应对还是相当出彩的。尤其是第4机械化军赶到了战场之后,他的压力一下子就小了很多。
朱可夫后来回忆道:“在最艰难的时刻,卢金派来了第四机械化军,这是雪中送炭!当第四机械化军的坦克出现在德国人背后时,他们瞬间就慌乱了。”
叶甫根尼的回忆更具体一些:“通过52小时的强行军,我们比规定时间提前了二十个小时抵达了科诺托普。远远的望去,那座城市上空云集着大团的烟尘,爆炸的轰鸣声更是清晰可闻。据说第五集团军遭到了敌人两个集团军围攻,科诺托普丢掉了三分之二。”
“一开始,我还不觉得战斗有多艰苦,当我们坐在t-34和t-35上出现在敌人背后时,德国鬼子立刻就慌乱了,没费多少力气我们就赶走了盘踞在科诺托普西边的敌人,据说是德军第9集团军,还据说他们的司令官很善于防守。”
“那时候我们感觉第9集团军和莫德尔也就是那么回事,甚至有点觉得他们名不副实。不过随着战斗深入,我们才发觉错得很厉害!”
战斗的第一天,叶甫根尼所在的连队就担任了先锋的角色,三个步兵排一线排开,火力排居后掩护,全员出动发动了第一波进攻。
“mt-lb36里挤满了11战士,这让战车内部显得有些拥挤,”叶甫根尼回忆道,“尤其是柴油机满功率运行时,车厢内弥漫着烟雾,再加上剧烈的震动和嘈杂的噪音,让我有些作呕。转过身,透过车体上的观察窗向外看去,场面还真有些壮观。十几辆mt-lb36在六辆t-34的掩护下呼啸前进。时不时能看到炮弹在车队周围爆炸,有时候弹片打得车体叮当乱响。如果我们不是机械化步兵,没有呆在mt-lb36车体内。这一段突击的过程不可避免的就要付出惨重的代价。少说也会有四分之一的同志会倒下。”
“想到这里。我们都由衷的感叹mt-lb36是好装备,哪怕它空间有些小,哪怕它越野时很颠簸,但在战场上你不能要求得更多了。”
mt-lb36一直将机械化步兵送到距离德军一线阵地600米的位置才停下来,然后后门被打开,武装到牙齿的红军机械化步兵快速下车然后分散在四周。接下来的旅程就不能继续乘坐了mt-lb36了,因为这种履带输送车防御还是太单薄了,继续前进的话。德军的反坦克炮会轻而易举的摧毁它们。
作为装甲输送车,mt-lb36其实在这个距离上就比较危险了,的亏红军炮兵还在猛烈射击,将德军的阵地打得烟火弥漫,暂时,敌人的战防炮还不敢冒险探头射击。
整理好队形之后,在装甲列车的指挥下,全连官兵很快分成前后两排,呈散兵队形向前突进。与此同时,炮兵的火力也开始转移。从猛烈轰击德军一线阵地转入对敌纵深支援炮兵的压制。
很快,最危险的时候就到了。叶甫根尼隐隐约约的能看到成群的德军士兵端着步枪、冲锋枪通过交通壕向一线阵地进发。
“加速前进。快!”装甲列车很快就发出了新的命令。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