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444 无题(第 2/3 页)

    总而言之,施佩尔很头疼,元首的“无理”要求让他压力倍增,经过跟古德里安的一番沟通之后,施佩尔提出了一个折中方案:“生产更多地突击炮替代坦克,至少暂时替代坦克。”

    如果按照希特勒的脾气,这个建议是无论如何也行不通的,在他看来老子提出的要求就必须无条件的执行,怎么能打折扣呢?不过施佩尔和古德里安的联名建议让他改变了主意。

    “突击炮生产更加简单,而且防御力也不差,适合当前我军的防御态势……当然,我们不可能永远生产突击炮或者完全不生产坦克。暂时,在这个被动的时刻生产突击炮应急,以满足前线日益增长的反坦克需求……等我军重新转入进攻之后,自然要重新转产坦克……”

    这是很务实的做法,别看苏德两国的突击炮和坦克相比就是没有炮塔,似乎没少多少部件。但是取消掉炮塔之后,第一可以降低火线高度,外形低矮的突击炮很适合在防御战中阴人,第二可以降低生产时间。炮塔的滚珠轴承以及液压系统相当麻烦,第三,突击炮取消掉炮塔之后,可以顺便利用去掉炮塔的重量加强正面装甲,这让其防御力更高。

    而且在施佩尔看来大量生产突击炮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可以名正言顺的保留四号坦克的生产线,毕竟不可能用昂贵的黑豹、老虎的底盘去制造突击炮,那效费比实在太低了。

    而保留四号坦克的生产线,就可以名正言顺的继续生产四号坦克,和黑豹、老虎和虎王相比,施佩尔还是更喜欢符合工程逻辑的四号坦克。

    德国人在挖空心思的提高装甲车辆的产量,而在他们的对面,苏联也在朝着相同的方向努力。1943年6月以前,红军要生产t-34-76、t-34-85、t-35a、t-35b、t-54a、t-55和Вn-2等好几种主要坦克。但是从1943年7月份开始,这一情况大大改观了。t-34集中为生产t-34-85,t-35也主要生产后期型号,至于t-54/55倒是继续保持两条腿走路,比较悲剧的是Вn-2,这种落后的重型坦克被取消,列宁格勒也开始转产t-54a。

    和德军疯狂的开始生产突击炮相比,此时红军的重点是坦克,突击炮主要生产su-85m、su-100和su-152,其中su-152主要用于攻坚。至于su-122虽然保持少量生产,但122毫米榴弹炮主要转产更新式的2s1型122毫米榴弹炮。

    这个所谓的2s1型榴弹炮。实际上就是最新版的d-30去掉炮架装上刚刚投产的第二代通用底盘结合而成的产物。

    d-30自然是不用多说了,1943年8月刚刚投产,主要用于接替m-30(1938)榴弹炮,实际上就是历史上d-30的早产版。除了重量稍重(3.5吨)之外,其余性能同d-30没有区别。

    值得一提的是所谓的第二代通用底盘。这个第二代通用底盘采用发动机变速箱前置的结构,扭杆悬挂和六对负重轮,可以比较方便的改造成其他各种车辆——包括步兵战车、自行火炮载具、装甲抢修车、通信指挥车、医疗救护车、装甲侦察车。总而言之,这将是未来红军机械化部队的步兵之足。

    作为第二代通用底盘,该车可以搭载122毫米和152毫米火炮。从而成为自行榴弹炮。比如2s1就是122榴的版本,而搭载152榴的型号还在设计之中。

    当然这种底盘最重要的用处还是苏联的第一代步兵战车,也就是所谓的bmp-1。请注意,这不是历史上的那个bmp-1,两者区别很大。这个bmp-1高度稍高,而且取消了bmp-1那个不太成功的73毫米低膛压滑膛炮,改为装备2a30型30毫米自动炮。虽然口径比历史上的2a28小不少,但是精度实在强了太多,2a28那个炮真心只能说是个火箭筒,精度低得让人无法忍受。

    当然,这些第二代通用底盘刚刚投入生产,暂时还只能供应少部分重点建设的近卫部队。比如说罗科索夫斯基的近卫机械化第4军就有少量装备。在冥王星战役中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只不过因为数量有限还不是特别突出。

    回到正题,当德军在第一线的“要塞”被碾碎了之后,红军的装甲优势就全面发挥出来了,比如说近卫机械化第4军就在一天一夜之间狂奔120公里,成功的实施了图哈切夫斯基设想中的大纵深作战,迫使在白俄罗斯南部的德军再次进行大踏步的后退,而他们的目标就是那座真正的要塞——布列斯特。

    而北面的明斯克,特里安达菲洛夫并没有谋求大踏步的突破,而是组织了一次范围有限但是很精确的外科手术式的穿插打击,少数精锐的红军装甲部队在德军的防线上凿开几个小口子,然后向着纵深做有限突破,然后掉过头来配合步兵兄弟将德国人就地包围,特里安达菲洛夫的包围圈虽然小。但是更坚固,就像一条锁链将德国人紧紧套牢,直至将其勒死。

    这两种战法不好说谁更高明一些,罗科索夫斯基大开大合的招式攻城略地更快也更多。但是因为大范围的包围对装甲部队的机动性要求太高,总会造成不少漏网之鱼。不少机灵的德国人见势不妙立刻就跑,是有不少逃出生天的机会。

    而特里安达菲洛夫那边,虽然攻略的地盘不多,但是在有限的范围内合理的利用兵力打歼灭战。基本上被围住的德军都只有死路一条。

    不过当年******还是更喜欢罗科索夫斯基的打法,因为收复失地更快,大佬们实在是等不及想要早点光复国土。所以对于特里安达菲洛夫那种细致的战术多少有些无爱。

    -->>(第 2/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骗了康熙 谍影:命令与征服 我在现代留过学 活埋大清朝 三国模拟器:这个马谡太稳健了 某霍格沃茨的魔文教授 大清要完 晋末长剑 我的谍战岁月 机战:先驱者的归来 不是吧君子也防 大唐腾飞之路 寒门崛起 万历明君 红楼琏二爷 大明烟火 机战之无限边境 说好的文弱谋士,你一人战三英? 蜀汉之庄稼汉 北齐怪谈
最多阅读 小老板 诸事皆宜百无禁忌 希腊神话 折尽春风 红警军团在废土 全世界的醋都被你吃了 三国军神 遮天这个霸体太稳健 斗罗之我的武魂是纸牌 1717新美洲帝国 改造大唐从养猪开始 重生之民国元帅 大清要完 洪荒之离线挂机十亿年 三国之蜀汉中兴 民国之文豪崛起 在暴戾的他怀里撒个娇 北宋穿越指南 酒仙斗罗 绝世唐门之黯金圣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