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五百九十七章 争论带来的收益(第 3/3 页)

    《达芬奇密码》由美国作家丹?布朗所作,它以750万本的发行成绩打破美国小说销售记录,全球累积销售量更已突破6500万册,《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第1名达76周,译成42种语言,成为有史以来最卖座的美国小说,销售上甚至可与广受欢迎的英国畅销作品《哈利?波特》丛书相匹敌。

    这些都足以保证影片由足够的关注度和观众基础。

    实际上,朗?霍华德的影片基本遵循了原著。

    跟原著一样,影片对达?芬奇的艺术作品如《蒙娜丽莎》、《达?芬奇自画像》以及《最后的晚餐》进行了“颠覆性”的解读。

    先是借各个角色之口,对《蒙娜丽莎》中的人物性别提出了置疑,继而指出蒙娜丽莎其实就是达?芬奇本人,而《达?芬奇自画像》里的画家肖像,实际上也是一个“雌雄同体”。

    这两幅画已不是简单的独立存在,而是两个相互关联具有相互指射意义的个体,最有意思的是对《最后的晚餐》的注释,且不说将人们传统上认为画中皆为男性的十三人说成是十二个男人和一个女人,就连一向为世人崇拜不食人间烟火的耶酥基督,也被从“神”还原为“人”,并声称他结了婚,留下了后代。

    而耶稣的妻子,就是被他救赎的抹大拉的玛利亚。

    这些言之凿凿的解读,无疑是对历史、对传统文化的挑战、篡改与颠覆,并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了“混淆视听”的作用。

    当然,这样的作品引发的争论也是巨大的。

    来自天主教和其它基督教团体,历史学家,艺术史家以及很多观众,都对影片和小说进行了猛烈的抨击,甚至很多人认为丹?布朗和《达芬奇密码》这部电影歪曲有时甚至捏造了历史。

    然而,争议在很多时候对于一部电影来说,都不是坏事,甚至争议代表的就是吸引力。

    就像杜克说的那样,被人争论总比无人争论要好的多。

    《达芬奇密码》引发了争议,招致很多宗教保守人士的猛烈抨击,但原作者和电影制作人都足够聪明,这些争议并不会触及到主流社会的底线,在相关的炒作下,轻易就能吸引相当多的人走进影院。

    特别是原著巨大的销量,足以保证影片的票房。

    其实说基督不是神而是人并不是《达芬奇密码》的首创,人类进入科学时代,早就开始打破神的传说,早就开始追求用“人”的真实说话,如果有一天基督真的彻底被人类革除了“神”性,也不是什么很奇怪的事情。

    要讨论《达芬奇密码》有多少属实,完全没有必要,从作者到影片,用这样的内容引发争议,明显就是在博取关注度。

    随后出炉的北美票房排行榜上,《达芬奇密码》结束《钢铁侠》连冠的局面,也证明了争论确实能带来收益。(未完待续。)

    ps:求月票和推荐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最近更新 刚准备高考,离婚逆袭系统来了 华娱从男模开始 我在直播间窥探天机 重燃青葱时代 港片:你洪兴仔,慈善大王什么鬼 讨逆 盖世神医 舔狗反派只想苟,女主不按套路走! 牧者密续 那年花开1981 1987我的年代 修罗剑神 混沌天帝诀 1979黄金时代 大国军垦 至尊战王 巅峰学霸 女总裁的全能兵王 国潮1980 超级修真弃少
最多阅读 慢性沉迷 我行让我上 攻玉 情终 攻略病娇男配的正确方法 覆水满杯 好运时间 雪意和五点钟 白色口哨 不要在垃圾桶里捡男朋友 同学婚约 黄烟 黑天 七天七夜 完美无缺 公子,求你莫寻死 枭起青壤 营养过良 被绝情断欲后我成了万人迷 敬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