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三章 战争与和平(第 3/3 页)
这有点打脸的感觉,反正西方媒体永远弄不懂中国的政局。
冯羽祥占领北平后,向孙仲山发电,邀请孙仲山到北平共商国是,但同时又向奉系的张座霖和皖系的段祺睿妥协。
孙仲山接受邀请,并提出废除不平等条约、召开国民会议作为解决时局的办法。
11月10日,孙仲山在广州发表《北上宣言》。
他提出召集有现代实业团体、商会、教育、大学、各省学生联合会、工会、农会、共同反对曹吴各军及政党等九种团体代表与会的国民会议预备会和正式的国民会议,以谋祖国的和平统一和建设。
11月13日,孙仲山偕宋倾龄等乘永丰舰离广东北上。
14日抵香港,17日抵上海,受到上海市民的热烈欢迎。
19日孙仲山在寓所招待新闻记者,发表对时局的主张。
他说“我们中国以前13年,徒有民国之名,毫无民国之实,实在是一个假民国。”
“中国现在祸乱的根本,就是在军阀和那援助军阀的帝国主义者。我们这次来解决中国问题,在国民会议席上,第一点就要打破军阀,第二点就要打破援助军阀的帝国主义者。打破了这两个东西,中国才可以和平统一,才可以长治久安。”
林子轩和孙仲山见了一面,孙仲山邀请他一起到北平,代表上海的商界和学界商议国事。
以林子轩目前的身份和地位,的确是够资格了,但他婉言谢绝了。
他记得孙仲山正是这一次到北平,然后就一病不起,而北洋政府则由皖系的段祺睿掌握了大权,一切都没有改变。
他张了张嘴,想要劝阻孙仲山不要北上,这一去不过是徒劳而已。
只是林子轩清楚,孙仲山不会听他的劝告,有一丝改变国家的机会他都不会放弃。
“先生,请保重身体。”临别时,林子轩深深的鞠躬,恳切的说道。
这个鞠躬是为了感谢,感谢这位将近六十岁的老人为中国所做的一切。
他走出香山路7号的别墅,心情颇为沉重,他知道这一面就是永别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