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三章 以考古的名义(第 2/3 页)
院子里摆满了桌椅,还有茶点招待,众人坐在其间,畅谈上海的未来,不失为一桩美谈。
林子轩觉得孙传方有点附庸风雅的意味,不过总比在会议室聊天有创意。
孙传方四十岁出头,正值壮年,看上去有一股英武之气,讲话给人志得意满之感。
此时,他不会想到。一年之后,他会兵败如山倒,就此消失在中国政坛,躲到天津租界内苟且偷生,数年后,被仇家刺杀而死。
主持会议的是总办丁闻江,此人是位地质学家,是中国地质事业的奠基人。
他曾在剑桥大学学习,毕业于英国格拉斯哥大学,攻读动物学及地质学。
1916年。他与章虹钊、翁闻灏一起组建农商部地质调查所,担任所长。
这个地质调查所可不简单,在整个中国的地质学界,地质调查所处于核心地位。培养了大批中国的地质人才。
丁闻江成了中国早期地质学界的领袖人物,和胡拾在新文学中的地位相当。
丁闻江和李司光之间有一段公案。
他在1919年向蔡元赔推荐李司光在北大任教。
1920年5月,刚过而立之年的李司光进入北大校园,做了地质系的教授。
李司光的家庭条件不好,丁闻江在农商部矿政司兼第四科科长职,就安排李司光到科里工作。让他在北大开学前能拿上几个月的薪水。
随后,丁闻江又为他找到一份兼差,出任国立京师图书馆副馆长,月薪250元。
这一时期,两人有着深厚的友谊。
在丁闻江过世后,李司光还写了缅怀丁闻江的文章,表达了对这位丁大哥的尊敬之情。
到了1951年,李司光开始批判丁闻江。
他把死了十几年的丁闻江排除到中国地质奠基人的行列之外,还把丁闻江划到为帝国主义利益服务的“买办学者集团”之中。
让丁闻江这个名字在中国地质学界消失了几十年之久。
丁闻江不仅是地质学家,他还是社会学家,曾经和胡拾一起创办《努力周报》,发表政治评论,在“联俄仇俄”的讨论中属于坚定的仇俄派。
-->>(第 2/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