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一章 那一段法兰西岁月(第 2/3 页)
“我们什么工作都做,架子放下了,面子撕破了。轻活、重活、临时杂工,碰上就干,为的就是挣一点吃的。”
这是勤工俭学的中国留学生在法国的真实遭遇。
林子轩在国内看到过这类报道,这才说出那句慰问的话来。
他来到巴黎普安特大街39号的华侨协社。
华侨协社是旅法华人的公共机关,成立于1919年月31日,其性质就如中国的会馆和商会,各种机关都汇集在这里。
勤工俭学的留学生初到法国时,多集中在这里等待着工作或者上学的机会,和国内的通信也在这里转交。
在华侨协社,林子轩看到的情况更为糟糕。
华侨协社是一栋别墅式建筑。但却挤满了没工作也无法上学的留学生。
他们住在地窖里,地窖住不下,就在花园草地上搭帆布篷居住。
华侨协社的大院中搭起了一个长四丈宽五尺的布棚,里面挤进了4多人,有些人甚至有病在身,得不到医治。
林子轩当即决定拿出在英国卖出电影拷贝的两千英镑给这些人改善生活。
相当于国内的一万五千银元了,这可是一笔不小的资金,虽然不能彻底改善他们的生活,也能暂时解决一些实际的困难。
这个举动获得了在法留学生的热烈欢迎。
林子轩只是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罢了,他也无力改变这些人在法国的境遇。
和以往他看到的留学生不同。那些人要么是官费留学,要么家境殷实,根本不用担心钱的问题,他在美国留学两年花了上万银元。
这批勤工俭学的留学生大多是普通家庭出身。没有大学接收,也得不到家里的救济,只能依靠自己打工生活。
但正因为有了这段艰苦的法兰西岁月,造就了一批坚定的革命者。
法国一向有革命的传统,包括1794年的法国大革命和171年的巴黎公社。
在这样一个国度里,各种社会思潮泛滥。不可避免的影响到前来巴黎求学的中国学生。
他们在法国的工厂打工,忍受着资产阶级的剥削,极为痛恨资产阶级制度,于是就容易接受革命理念和马克思主义。
-->>(第 2/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