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七章 不能忘却的纪念(第 2/3 页)
林子轩前来英国有两个目的,一个是在英国文学圈刷一下存在感,第二个就是发出自己的声音,或者说发出来自中国的声音。
他在向这些英国文化精英们介绍中国的时候都会提到刚刚在中国发生的五卅惨案。
这件事在世界范围内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说明真相。在5月30日那一天,他就在事发现场。
在北洋政府和各国公使团的谈判中,外国的公使团一直辩解说巡捕是为了自卫才开,而中国民众是暴徒,袭击了巡捕。
这件事至今还没有结果。
在英国。英国政府的态度极为强硬,英国外交大臣张伯伦在国会下院发表了有关中国局势的重要声明。
“与其他有关国家一样,我们将保护在华英国臣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而且我们将使中国政府对英国臣民或财产所遭受的一切肆意伤害和损失负责。毫无疑问,不可以软弱,不可以犹豫。”
日本大使则认为“我们必须支持上海领事团和工部局,我们还必须避免可能令中国人以为能够以暴力*迫各国让步的任何行动”。
英国、美国和日本的强硬态度导致对于五卅惨案的调查和谈判毫无进展,双方只是在互相推诿和扯皮而已。
其中英国和日本的立场最为坚定,美国则具有两面性,居中协调。
美国政策的基调是无意利用对英、日不利的乱。
基本上选择维护列强内部团结。尤其认同拥有重要在华利益的美、英、日三强担负起外交责任,在处理对华关系时对公使团给予明确的领导。
“我们可以大大方方地与英国人和日本人合作,但是,不要愚侠式地与他们打成一片,竟致我们分担中国人对他们的憎恨。”
英国的文化精英同样分为不同的派别,有些派别倾向于政府,有些则倾向于同情中国。
即便是在布卢姆斯伯里团体的内部也存在分歧,不过他们认为个人有言论的自由。
林子轩需要的是一个发出声音的机会,他是以私人的身份来到英国,没想过到英国的政府部门抗议。或者到英国的参议两院演讲,那不现实。
-->>(第 2/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