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九章 我知道你去年夏天干了什么(第 2/3 页)
追查陷入了僵局。
郭沫偌并不是真的没事干无聊才来打探雪国的作者。一部分是出于好奇,还有一部分是和林子轩有关。
他总觉得林子轩和他不对付。
从最初的新诗之争,到后来双方社会地位的悬殊,都让他耿耿于怀。
他不大看得起林子轩的那些诗歌和小说,认为是一味的迎合上海市民阶层的低级趣味。真正的文学是要能唤醒民众,启民众,而不是消遣娱乐。
然而,结果是林子轩受到欢迎,而创造社却被迫停刊。
郭沫偌调查这件事,就是想弄明白林子轩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期望会有出人意料的现。
他想起川端康城曾给万象书局写信,还收到了作者的复,便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以一个仰慕者的身份写了封信。
他留下的地址是一位相熟的日本侨民,不过他一直没有接到信。
于是。郭沫偌寄出了最后一封饱含感情的信件,如果再没有结果他就放下这件事,不再追查,他还要为创造社的刊物出版寻找新的合作书局。
林子轩开车前往虹口区的北四川路,沿途看到不少日本士兵。
自从日本大地震后,日本国内经济萧条,前来上海谋生的日本商人越来越多,日本人在公共租界的势力愈的强大。
1925年3月27日,日本海军第五舰队及第一潜水舰队抵达上海,有军舰11艘、官兵27oo余人。所用的理由是保障在上海日本侨民的安全。
可谁都知道,这是为了彰显自身的武力,为在上海生活的日本人做后盾。
日本商人在中国大规模的投资建厂,利用先进的技术挤压中国民族工业的生存空间。中国的纺织行业面临巨大的挑战。
这种事情不仅生在上海,山东和天津的纺织行业同样如此。
想要和日本厂商竞争,就需要引进国外先进的生产线,改良纺织工艺。
中国纺织业过去小作坊式的生产模式会被逐渐淘汰,只有建立规模大产量高的正规工厂,才能在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林家的工厂在进行改革。整个民族工业都要经历这种阵痛。
林子轩一边开车,一边思考着。
-->>(第 2/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