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九章 保持那一颗童心(第 2/4 页)
林子轩对此不大赞同。
这个时代的作家或许是责任感太强,在写作的时候总以为自己背负着救国救民的责任,一定要写出这个时代的现实来。
就连童话故事也是如此,写的如此黑暗,如此悲惨。
这不是给儿童看的,而是给成年人看的。叶盛陶写的也不是儿童故事,他把人间的惨祸放在一起,只是想揭露这个世界多么的黑暗,根本没想过孩子看过后的感受。
从成年人的角度看。《稻草人》无疑写的非常出色。
但林子轩绝不会给自己的孩子读这个故事。
鲁讯喜欢这种黑暗的文字,和他的风格相似,具有极强的批判性,不过他没有从儿童的角度来考虑,这个故事会在孩子的心里留下什么阴影。
童话故事宣扬真善美。批判假恶丑。
不是不能写悲剧,但最后一定要给孩子留下一点希望和光明。
比如,安徒生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写的很悲惨,小女孩在大年夜被活活的冻死了,揭露了社会的残酷和不公平。
不过作者安排了小女孩最后的幻想,和奶奶一起到了一个没有饥饿的世界去了。
小女孩是带着微笑死去的,这就给读这个故事的孩子留下了一个希望。
孩子的世界,还是纯真一点的好。
文学研究会的宗旨就是提倡写实主义文学,认为文学为人生。由此可知,他们创作出的童话故事是什么类型。
虽然其中不乏一些优秀作品,但以揭露现实,讽刺社会的居多。
更多的是起到宣传作用,而不是从儿童的角度来看待世界。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