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四章 第三条路(第 2/3 页)
“中学”指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儒家学说,“西学”指近代传入中国的自然科学和商务、教育、外贸、万国公法等社会科学。
以儒家学说为根本。以西方科学为实用。
这是在歪曲林子轩的观点。
洋务派的“中体西用”可没有批判儒家学说的意思,反而是为了维护儒家学说的正统地位,也就是封建体制,是为清政府继续统治服务的。
林子轩赞同批判传统文化,和洋务派的观点截然不同。
保守势力认为林子轩是打着传统文化的旗号提倡西方文明,中国文化具有独特性,不能和西方文化融合,那是对传统文化的玷污。
他们极端排斥西方文化,不允许西方文化进入中国。
以陈独绣为首的激进派则认为林子轩是对保守势力的妥协,新文化以打倒旧文化为目标。不需要妥协,他们反而觉得还不够激进。
于是,在保守派眼中林子轩是激进派,在激进派眼中林子轩是保守派。
不过,也有少数人觉得林子轩的这种观点很新颖,把中国和西方两种完全不同的文明进行融合,这是一项很有开创性的工作。
在接下来的几天内,这种争论甚至超过了泰戈尔的新闻。
对于林子轩所谓的“第三条路”,各方把林子轩定义为了“妥协派”,就是既不赞同保守派。也不赞同激进派。
对此林子轩颇为无语,他并不是妥协,而是提出了一种可行性的方案。
但保守派和激进派在论战中只看立场,不去管林子轩的观点有没有可行性。就算他们觉得林子轩的说法有点意思,也不会理会。
这就是这个时代思想界的混乱状况,每个人都认为自己坚持的是对的。
同时,对他歪曲的攻击也不少。
甚至有人认为林子轩的那首《沁园春》是用来吹捧泰戈尔的,把泰戈尔当作这个时代的风流人物,为此不惜贬低历朝中国的皇帝。
这种不了解事实而随意歪曲的情况也是民国文坛的一种风气。
他们还拿林子轩写通俗小说的事情说事。认为林子轩就是藏身在新文化中的蛀虫。
同样有人用林子轩写外国小说的事情证明林子轩是西方文化的代表。
-->>(第 2/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