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三章 地域文化的隔阂(第 2/3 页)
他特意和徐至摩说起以后多照顾沈丛文一下,毕竟沈丛文的生活处境不怎么好。
他没有直接给沈丛文钱,或者给沈丛文买一身体面的衣服,那样看起来是对沈丛文的照顾,其实是伤害了沈丛文的自尊。
这位来自湘西的青年内心颇为敏感。只要把他介绍给北平文坛的人物,相信他能够在这座大城市里好好的生活下去。
《齐德拉》的排演继续下去。
沈丛文第一次来到这种文人聚会的场合,和这些北平文坛的出名人物互相介绍,他就好像找到了组织一样。
他对于英文一窍不通,可看着台上几个人的表演,他心中充满了快乐。
下午徐至摩还带着沈丛文去听了泰戈尔的讲课,然后送他回去。
当沈丛文回到那间狭小的房子时,感觉这一天就像是做了一场梦一样,他不愿意入睡,担心一觉醒来发现这真的是一场梦。
当然。也是因为兴奋的睡不着。
但想着明天还要去见《世界晚报》副刊的主编,他强迫自己躺下休息,不能精神萎靡的去见张痕水先生,毕竟他以后就要靠写稿子生活了。
林子轩和沈丛文约在《世界晚报》的编辑部见面。
《世界晚报》创刊于1924年4月1日,还是一份比较新的报纸。
报社的创办人成社我做过北平《益世报》的编辑,在北大组织过编译社,办过《真报》,当过教育部的秘书。
但似乎都不能“说自己想说的话,说社会大众想说的话。”
于是,成社我当了大衣和手表。凑了200元,以自己的私宅作报社,办起了一张四开四版的《世界晚报》。
该报初期一版为全版广告,二版为中外要闻。三版有各地新闻、要闻简报,四版为副刊,叫做“夜光”,刊发小说连载和文艺随笔。
报社设在北平手帕胡同35号成社我的住宅,他的妻子是他的好帮手。
报社没有印刷设备,报纸由私人印刷局代印。
这个时期的报纸。多由报贩子批购零销,批发价一般是打七折。
-->>(第 2/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