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 中国容不下的泰戈尔(第 2/3 页)
当然,对于《边城》的理解他是从后世的资料中查到的。
林子轩曾经写信询问了鲁讯的意见。《呐喊》这部小说集是鲁讯自己找人翻译,还是一起交给赛珍珠翻译。
鲁讯对于一位美国女人能不能明白他小说中所要表达的意思表示疑虑,就算这个美国女人在中国生活了三十年,也不能说她就了解中国文化。
他以为还是找一位中国人翻译为好,毕竟中国人更懂的中国文化。
这一点林子轩并不强求。他只需要和鲁讯找来的翻译者沟通好时间即可。
还有郁达浮的《沉沦》,不用林子轩操心。
此时郁达浮在北大教书,比较清闲,他精通五国语言,自己就能翻译自己的小说。
至于冰欣,正在美国波士顿的威尔斯利女子学院学习英国文学,这所学校也是宋氏三姐妹就读过的学校,是一所基督教会创办的学校。
她给林子轩的回信也是自己翻译《超人》这部小说集。
对于中国的新文学来说,这是一件不算小的事情,目前也只有林子轩在国外稍有名气。想要让外国读者了解中国文学,就要拿出高水平的作品来。
当然,其中牵扯到版税和翻译费用的问题,毕竟文学家也要生活。
林子轩了解美国出版社利益至上的原则,就算是他也得不到多少优待,何况中国其他的作家,只能尽量争取,实在不行,由万象书局来进行补贴好了。
这就是赔本赚吆喝。
在这方面他需要和鲁讯等人面对面的交代清楚,签好合同。别搞到最后这些人还以为林子轩从中赚了多少钱,克扣了他们的版税,那就没意思了。
这个社会不是没有那样的人,有时候好心反而遭到责难。
于是。林子轩便和徐至摩一起北上,第一站就是南京。
他知道自己有点给泰戈尔站台的意思,和后世明星开演唱会请其他明星助威一样,不过他这点担当还是有的,至少不能失礼。
4月20日,泰戈尔到了南京。
南京原本只是泰戈尔路过的城市。不过南京国立东南大学的校长郭秉闻不想错过这次机会,极力邀请泰戈尔到东南大学演讲。
-->>(第 2/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