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九章 《新文学之我见》(第 2/3 页)
这是上海大学的教授写的文章,详细讲述了林子轩在上海大学的第一堂课。
因为是林子轩第一次提出对新文学的看法,所以引起了不小的关注。
为了防止别人断章取义,林子轩写了一篇《新文学之我见》的文章,详细阐述了自己对于新文学的见解,这个要比课堂上的内容更完整。
他对自己的写作历程进行回顾。
从而认为新文学应该是多样性的,要兼容并包,可以是鲁讯式的批判,也可以是诗歌的浪漫主义,或者是充满激情的革命文学。
这些并不冲突,这就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他接着提出了“拿来主义”的问题,对于西方思想和传统文化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
简而言之,就是吸取精华,剔除糟粕。
而最后归结到哲学层面,他讲述了古希腊的辩证法,通过辩证的方法寻求真理。
苏格拉底把辩证法看作是通过对立意见的争论而发现真理的艺术。
在中国也有类似的说法,理不辨不明,事不鉴不清。
所以,不要怕争论,不要怕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这是环环相扣的三个观点,把眼下新文学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基本上都有讲到,并提出了解决的办法,那就是实践。
谁对谁错,通过实践就会知道。
当然,这个实践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而是有一个长期的过程。
谁的观点符合这个时代的潮流,谁就是对的,否则就会被时代所淘汰,这是时代的选择,也可以说是民众的选择。
林子轩的这篇《新文学之我见》发表在《学灯》副刊上,不仅在上海,甚至是北平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新文学的各方派系纷纷发文响应,有支持,有批判。
以胡拾为首的一派支持新文学的包容性,认为新文学应该百花齐放。
鲁讯对于拿来主义颇为赞赏,但觉得新文学应该是有进步精神的,百花齐放固然是好事,可那些有害的杂草也应该被清除。
-->>(第 2/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